“实战训练”贯穿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学全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探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力促学生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得到较好的综合训练和提高。我们的实战训练主要以项目学习展开。首先,根据专业学习任务,由教师提供典型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作为学生的项目任务,这些大都从专业角度出发,较好满足职业专业化的需要。其次,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学习目标,遵循“思出粗知—论明细节—究求突破”的学习环节,历经课题选择、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撰写论文等过程,从中获得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为将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最后,产学研结合,开展由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进行的项目任务研究,形成了以“专业活动为载体,职业经验为目标”的提高专业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湛江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施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的锤炼,这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
1.第一阶段:确定课题
实践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本,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是基于现实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教师吸收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开展“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形式的学术成果。师与生的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多向互动,形成了具有创新色彩的“教学共同体”。
课题的确定是基于现实性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注意到这一特点。首先由教师将自己主持的课题公布,提出研究任务,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查看教师给出的课题,根据教师的导引,自己确定研究课题。
2.第二阶段:研讨探究
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本质上依赖于自身的批判能力,师范生只有在参与、亲历、反思的教育实践中,才能获得对实践的批判能力,进而使自己获得专业成长[3]。学生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题学习网站(http://gd.nclass.org/cb/19776701)的“语文论坛”,发布帖子,充分显示自己的创见性。由于研讨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这就使得问题讨论更具挑战性。学生在“问题—研讨—反思”中学习,既融会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专业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深化学习,消化专业知识,形成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学生将要形成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通过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强化完成的。经过系统训练,整体反馈,学生可以确定其中的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把它们归纳出来,发表到网络论坛上,让大家一起来探讨,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等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
3.第三阶段:呈现成果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学习成果主要以课程论文呈现。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博客”主页,把研究成果展示其中。当数量较多的学习成果产生后,即由学生自己组成编辑小组,按照专题将学习成果编辑成“电子网刊”。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策划能力、选题能力和编辑能力。
呈现成果是用文字有组织地阐述研究结果,这使实践性教学融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于一体,突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职业性和专业性。
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1.注重教育实践,内外结合,优势互补
为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职业能力,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技能、教研技能等。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坚持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内外结合即高校培养与小学锻炼相结合,课内教学引领与课外自主训练相结合。优势互补即高校的理论教学优势与小学的技能训练优势互补,学生之间互助互学,取长补短。在开设相应课程的基础上,技能训练采取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两种形式。我们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见习、实习、顶岗中去,接受小学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贯彻到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中,把“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互补,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一体化”作为专业特色加以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