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探析孟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教育蕴涵

时间:2021-05-13 09:02 点击:
开天辟地,古今中外,教育是人类聚焦的永恒话题。作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及儒家的主要典范人物和被后世统治者敬称为"亚圣"的孟子,其思想里涉及教育的内容阐述非常丰富多彩,影响极其深刻隽永,其中必然蕴涵极其丰富及深刻的教育思想期待我们去努力追索、深掘、合
  孟子是远古时代自孔子后的另一位非常杰出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孟子终其一生把绝大部分时间都贡献于教育事业。孟子非常乐意作为教师来教授学生知识,深深挚爱着教育事业,"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就是孟子对其学生的忠实态度。尤其是孟子视讲授知识为其人生的最大乐趣及价值所在,"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此处是在教育史上首次把"教"与"育"二字联合起来运用,更是首次视教育人才知识作为一大乐事。孟子在其长久的教育实践进程中,夯实了极其丰富深刻的教育经验及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均存在于《孟子》各篇。本文将就《孟子》各篇里存在的有关教育思想进行一种简单的分析阐释与概括总结,并对现当代教育事业及教育者给予一种有益的理论思考与价值引导。
 
  一、"性善论"--教育的理论基础
 
  孟子关于人性论的看法是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善的,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存有强烈的同情怜悯之心、憎恶羞耻之心、恭敬辞让之心与明辨是非之心这四心。这四种心恰恰是仁义礼智的四端及四种道德的萌芽初始。孟子认定,人类一生下来就存在"不学而能"的"良能"及"不虑而知"的"良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者,无不知敬其兄者。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上》)故此,孟子的看法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此处"四德"也说"四端"也即"仁义礼智"是人性善的聚焦展现。人类的这四种道德的初始萌芽就像人的四肢,是人生而带来的,与生俱来的。孟子非常自信且认定人类身体上存在潜在的善性因子,人是有非常强的可塑造性,即"人皆可以为尧、舜",[2]这是经历过教育可以逐渐达到的,就非常需要后天的十足努力。"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告子上》),表明了对善性进行发扬光大的必要重要性。孟子肯定圣贤们和我们不同的最大唯一就是,圣人们愿意把自己固有的善端不断努力加强扩充,只是我们不能成为圣贤,缺的就是发扬善端的坚定信念和执着坚守。假如我们能做到,也可以成为圣人。[3]
 
  二、"环境影响人"--教育的必要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告子上》)原本一样的青年人,由于收获丰厚且吃穿无忧,慢慢地人就容易滋生懒惰;而在灾荒饥饿年间吃穿艰难时,人本性为了活下去就会变得强暴起来。这些不赖天生的本性,而是在于环境的不同带给人们不同的心境选择。
 
  孟母三迁及其断织教子的范例说明孟子及孟母一样都非常看重环境对人成败的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孟子深刻理解到,人当然不是环境下如此绝对的被动者,人的主观主动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是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尽心上》)可见舜出生居住的环境和深山里的野人没什么不一样,而舜为什么能成为圣人,完全靠他的积极主动的主观努力,积极向善的决心,而深山野人则投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主动的加倍努力,野人身体固有的善性无法加以扩展,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并且自暴自弃,使善端逐渐削弱直至泯灭,堕入不善的歧途,到最后便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人格,无法成圣。
 
  三、"内在修养加外在教化"--教育的方法
 
  孟子肯定教育目的的实现应该在于对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及修养的培育。虽然孟子讲到仁义礼智的道德品性是与生俱来的,可是此类最基本的道德"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告子上》)由此可见孟子讲到的善性,促成仁德的天生素养,如果想要完全发挥天生素质的潜能,就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这里所指的教育并不仅是依靠外在教化的方法来实现,更是提倡人类必须从自己开始做起,努力超越自身的缺陷,尽力做到"尽心"与"存心",即与欲望作坚决的争斗,孟子视人的欲望战胜了良心为"放心",故此遇到外在事物的诱惑要"不动心"(《公孙丑上》)。"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要在外来各种欲望的诱惑与刺激下,保证自己的本心不动摇不迁移,才能有益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除外,学习中还应当学思融合、自得贯通。"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心下》),此是孟子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创新举措。孟子在《离娄下》中讲:"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只有是自己自觉获取的学问才能牢靠深固地理解掌握;知识被牢靠掌握后,才能有深厚的累积,反过来才能更有益于获取知识的左右逢源。
 
  四、"人皆可以为尧舜"--教育的作用
 
  孟子阐述了教育的两个方面的作用与意义。一方面阐释了教育的社会意义。"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看待教育的社会意义在于"保民心",此是实施"仁政"的关键所在,教育是"保民心"最有效最普遍的举措。使臣民顺从的有效工具是高尚的道德,而非强力暴力的胁迫要挟,道德教育是实现理想道德社会的根本方法,提高全人类的道德水平是实施理想道德社会的最根本途径。"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依此类推、推己及人,孟子便把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推广到国家层面上,从德育最终推行到德治。二方面,孟子解释了教育对人性发展变化的巨大意义。孟子赞同教育的最大作用便是寻回人遗失的本性,保持并宣扬天赋的善性,"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看到人虽是有天生的善端,只是初露的端倪,人的智与愚、贤与不肖等之区分,取决于对善端的保存培育,发扬扩大,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保持和发扬扩充天赋的善端,"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讲到人假如不接受教育并自暴自弃的话,就会磨损掉这种善端,与禽兽相似,"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非常乐观地看待个人接受教育的前景,肯定人只要接受教育并不断扩充善的"四端",对认定"人皆可以为尧舜"充满信心。
 
  五、教育的现代价值
 
  孟子虽离我们已远去两千余年了,我国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孟子的很多思想在现当代社会仍然闪耀着智慧夺目的光辉,并非完全老套陈旧,并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重大的影响作用。尤其孟子的教育思想对社会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
 
  (一)对现代人的素养尤其对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借鉴价值
 
  自古至今,道德是担当着整合社会资源、调整人际关系这一角色的重要必要社会规则,且这种规则主要依靠社会监督及社会舆论尤其是个人品格、态度等来进行引导意义。无论任一国家、社会或企业、个人不讲道德或道德败坏,是必然要混乱、腐败、直至灭亡的。具备现代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努力目标之一,故此,提升全民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孟子认可的善教思想对道德教化尤其重视,非常看重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即是提升视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为根本的道德素养。我们通过学习孟子及其思想内容,学习孟子人伦道德的基本内容,可以挖掘出许许多多于我们有益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此伦理、道德来引导自己的社会行为,来促进自己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断增长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孟子提倡的这些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对现代人类及我国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提升具备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于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具有促进意义,促进现代社会文明的前进与实现。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