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几率越来越小,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体,培养学生具备关键职业岗位能力是其最重要的任务。
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效果相比较,目前,我国高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还停留在以文化课为主的层面上,国家省市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渠道力推通过教学改革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但是有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就破在眉梢了。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纳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时间不并不长,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做到科学、规范、有效就很少了,大部分学院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五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而开始考虑将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考虑了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操中却不能较好的实施,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研不够深入,企业行业参与实践教学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不鲜明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职转变而来,其主要职责和功能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前期深入企业行业调研程度不够,总体目标模糊,许多高职院校,为应付编写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个别中小企业联系的方式,任务式的与企业个别人进行交谈,调研不正式,不深入,形成的市场调研结果不具备代表性,不全面,撰写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出现了相互抄袭的现象,目标不明确,有云云亦云的现象,专业特色不强。
(二)没有制订专业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技能标准是高职院校行使教育的主要标准,然而制订标准专业职业技能标准此项如此核心的工作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仍旧是一片空白,即使部分省市主管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每年一次的省级学生职业技能抽查,但仍然没有带动所有高职院校所有专业技能标准的制订工作,且速度缓慢,效果不佳。
(三)专业和课程标准开发环节非常薄弱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与体制不一样,与西方国家相比,企业行业参与高职院校管理与建设非常有限,企业行业对专业与课程开发的参与程度也非常低,真正右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和课程开发少之又少,因此制订出与市场紧扣的专业与课程标准这一环节的工作就显得十分薄弱了。
(四)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企业经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并不多,教师很难对行业的发展有准确的把握,不能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家也力推行业企业专家入校,但是由于人事制度还很不完善,从企业引进人才困难重重,二在校教师进入企业行业进行锻炼也同样举步维艰。
(五)没有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直接关系到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没有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依旧是理论型的,缺少实操能力的培养,学生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系列的问题就随之产生了。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新思路
(一)设定“三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高职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是人才的培养,因而高职院校的定位首先应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明确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应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以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应该为以学生“三双”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为要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人才培养主要是指:双技能+双证书+双素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为获得此三双而接受教育,三技能主要是指职业技能和语言技能,双证书是指职业技能证书和毕业证书,双素养是指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三双”人才培养目标是制订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能够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构建“五步骤”实践教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