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如何在自由与开放的大众传媒环境下积极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在大众传媒环境下,应采取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宣传,营造健康正向的传媒环境等措施,积极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近年来,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也是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取得信息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说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都是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通过接触各种传媒获取信息、认知社会、沟通交流。因此,大众传媒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青年对于社会的基本认知和规则90%以上都是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的,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作为大众传媒的高接触和使用者,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越来越受到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 一、大众传媒影响价值观的内在机制 按照价值观澄清学派的观点,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选择。人们在可选择的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第二,态度。人们公开自己的选择并且对选择表示满意;第三,行动。按照这一选择行事并长期坚持此行事风格。大众传媒正是通过向个体提供多元价值观选项、引导价值取向、左右价值判断,最终影响甚至代替个体做出价值选择。 (一)大众传媒传递多元价值观 在大众传媒兴起之前,知识和信息曾经一度被统治阶级所垄断。他们通过特定的渠道,给民众传播和灌输符合统治需要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使社会形成比较单一的、特定的价值观。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行业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不再为某个阶级或集团所垄断。各种传统的、现代的,西方的、东方的,主流的、非主流的信息扑面而来,推动着社会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使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和复杂化。 (二)大众传媒引导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指价值主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它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大众传媒在传播各种信息的同时,也通过其舆论导向功能、议程设置功能、“把关人”功能等方式向人们传播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和行为方式,积极而有效的引导着个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公众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据此行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众多实证研究,反复证实了大众关于社会议题的次序与大众媒介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几乎完全同步。”但是,大众传媒在传播中出现的虚假性、低俗化、色情暴力等内容,也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误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三)大众传媒左右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一种主体性的认识。即主体对客体能否满足自身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做出的一种判断。这种判断是以个体对事物本身的认识为基础的,具有极强的主观独立性,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环节。现代人认识世界和事物往往不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而是越来越依赖于大众传媒的描述和呈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也往往直接的来源于大众传媒,把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作为自己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长此以往,大众传媒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知识,重构人们的知识版图,更代替人们对事物做出进一步的价值判断。 (四)大众传媒影响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个体的基本社会认知和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自身的价值取向,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进而用最小的代价取得对主体最大效用的价值选择。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价值选项。一方面,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价值选择的难度。但是大众传媒又通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做出最终的价值选择。 当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与个体自己的价值认知相符合时。个体不仅仅确信这个信息,而且会选择并将其存入自己脑中,作为自己正确认识外界知识的一部分。当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与个体自己的价值认知不相符时,会以其特有的教育方式传递和解释社会的价值规范,并使其具有说服力,让个体在价值理解的基础上产生认同。一旦个体认同了大众传媒中传递的价值对象或规范,也就意味着他接受了当中内含的价值方向,进行最终的价值选择,进而会努力践行这一价值选择。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大学生在大众传媒营造的开放、自由、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独立、自主、公平、竞争、民主、法制、创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积极向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在大众传媒宣传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现实社会的尔虞我诈中形成了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责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迷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一)受西方思潮影响,理想信念迷惘 我国是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但是,现在部分大学生价值目标偏离,对政治淡薄冷漠,对于社会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不感兴趣,或者不认可,更遑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垄断了互联网信息话语权,将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向其他国家大量输入,使这些缺少系统深厚的理论根基,三观还处于最终确立阶段的大学生,易于受到网上传播的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容易失去免疫力和判断力,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间接造成了大学生个体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接受。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价值取向扭曲,功利主义严重 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虽然大众传媒体现出的娱乐性、通俗性、消遣性和商业性给大学生带来了身心的放松,但是这种重娱乐轻知识、重消遣轻严肃、重商业轻文化媒介偏好使大学生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思维判断能力下降。特别是当前大众传媒在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传和报道中的“三俗”之风愈演愈烈,严重污染了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大学生把权力、地位、金钱等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价值取向功利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物质价值取向严重。 (三)个人主义盛行,责任意识淡薄 责任意识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核心要素之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以往的理想主义价值观逐渐被现实主义价值观所取代。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评价、判断更多的从现实出发,从自我需求和欲望出发,强调现实好处和个体利益,而忽视集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思想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崇尚自我;在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漠视。这种责任意识的淡薄和缺失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也阻碍了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四)传统文化缺失,道德素质滑坡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调节人际关系,强化社会集体意识,凝聚民族力量,传承中华文明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国民道德素质出现部分滑坡的现象与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是具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的代表与典范,但是在传统文化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自我约束降低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诚信道德沦落,考试作弊,不归还助学贷款,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屡有发生;社会公德降低,有些大学生不尊老爱幼,在公共场合行为失范;甚至有些大学生赌博酗酒,打架斗殴,偷盗他人财物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种道德素质的滑坡与匮乏,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阻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终极目标,体现了现阶段人们最大公约数的共同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维系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全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消除其思想观念中的种种不良因素,引导和促进他们形成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和发展的、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 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战略需要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为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接受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太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中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尤其是现今某些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借助各种思潮,蓄意对我国进行价值观渗透和意识形态攻击的时刻,我们必须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向全世界,尤其是我国青年大学生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动占领宣传阵地,与西方抢夺媒体话语权,运用最新的传播技术和最佳传播策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宣传,最终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和开拓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者。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对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能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关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中,把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的实现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中,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价值培养的最佳时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淡化、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和调节作用,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既有多样性,又能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内,保证个体与社会之间良性的 互动。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消除其他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稳定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强大精神支柱。 四、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如何在自由与开放的大众传媒环境下积极有效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引导大学生在纷繁庞杂的多元价值观最终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真正成为指引大学生行动和追求的指南,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加以践行,是现阶段全社会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一般采取反复灌输,不断强化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固定的、单一的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模式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社会环境中能起到统一认识、稳固社会的作用。但在当今自由与开放的大众传媒环境中,这种价值观教育模式难以取得实效性。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