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启了现代音乐教育的新纪元。与此同时,也对我们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与媒体、教师与教材、“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成为了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此予以探讨。 【关键词】媒体;音乐教育;教师;学生 应该说,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创了现代音乐教育的新时代。网络、多媒体和“信息化”、“数字化”社会的形成,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早在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就对21世纪人才的素质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具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有较强的适应力,乐于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高的思想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执着的追求;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和特长;具有掌握交往工具,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①依据这一指引,我国音乐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直接灌输知识为特征的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以及“语言+黑板+音响”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现代社会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都地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技术在基础理论教学、专业技能教学等方面都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无以比拟的优越性,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教学形式,推动了音乐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媒体时代的音乐教育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与媒体、教师与教材、“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成为了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与媒体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源于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②上述研究发现,光视觉和听觉所占的比例就已经达到94%,而音乐学习正是以这两种渠道为主要信息传输路径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营造出视听结合的音乐情境,并且能够突出知识的形象性和可视性,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领会,更易于攻破教学难点。同时,PPT课件所带来的美观、生动的页面,以及清晰、可感的图片和视屏、形象、直观的动画效果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学习音乐的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身处信息、媒体时代,学生接触信息面广、知识量大,在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网络的极为丰富的信息的轰炸下,会产生几种不良影响:其一,周围环境充斥的音响、图片信息使得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对信息缺乏消化和理解的过程,从而难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其二,学生在长期的媒体熏陶下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偏好,使得音乐教材难以满足其兴趣和需求;其三,信息量过大超出了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使之形成审美疲劳,从而难以调动其新鲜感和积极性;其四,由于身处媒体时代,传统落后的教学设施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要求高,偏好高科技内容。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首先就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和媒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其将注意力放在音乐作品本身而不是载体和手段上,从而避免受到媒体过多的干扰。 二、教师与媒体 有很多音乐教师误认为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优秀的音乐课。于是,教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准备课件、影像资料、课件光盘、录音带、歌碟等等上,以致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的内容,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质量。这种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甚至认为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多媒体是为教师和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应该要让多媒体“为我所用”,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要内容,“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此外,课件与教材的关系应是课件“源于教材”“激活教材”“变通教材”,一方面,课件要以教材为纲,把握好教材的逻辑框架,理论脉络和基本观点,要服务于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课件不能简单地将教材的内容原样照搬至课件上,这样的课件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教材是一种文本语言,它的信息量和表现形式有限,内容和更新速度慢,因此,多媒体课件应该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审美需要,灵活变通和激活教材,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工具 传统教学工具指黑板、音响播放器、电子琴为传播媒体,教学手段单一,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清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示范”为中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是“被动灌输”而不是“主动建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联结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表明,教师要让学生把新获得的信息与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相联系,从而使认知结构得到改造和发展。因此,教学材料的意义联系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超文本”(Hypertext)和“超媒体”(Hypermedia)功能,便可在CAI课件中将教学内容组织为类似人类思维记忆的网状信息结构,为学生建构一个真实的情境,并提供教学的逻辑组织,促进知识在各章节之间的迁移与创造,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此外,这种网状编排的知识信息结构相比传统教学手段涵盖的知识面要广,更有利于实现学科综合。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由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明显存在与其它人文学科联系不足的问题,使得学科综合这一理念很难贯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一句口号而难以实现,学生对音乐各发展时期的整体社会文化特性缺少较全面的认识。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信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的评介,各个时期美术、文学、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影像资料和风格特征,以及作品的相关图片、视频、曲谱、评论等等结合起来,使知识信息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拓展、延伸,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最后,在远程网络教学方面,自从1999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中心以来,各地音乐学院都在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功能特性和资源以及其他形式的学习材料,能够创建一种开放式学习环境,面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精心设计的交互性和促进性的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确有着诸多优越性,以至于虽然其在音乐教育领域推行的时间不长,却已然显示出了蓬勃之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然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的“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将运用多媒体视为高质量、高水平音乐课的必备条件。还有诸如喧宾夺主、走马观花的现象,一节课出现过多的画面和场景,让学生目不暇接,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音乐内容,忽视了学生的音乐体验。这些唯“技”是图的滥用多媒体技术的现象无疑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仍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比如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唱,教师的言语激励和指导以及范奏、板书等,都是服务于音乐教学内容的核心期刊必不可少的形式和手段,相比多媒体来说更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处理好“传统”的教学工具与“现代”多媒体工具之间的关系。 注释: ①李岚清.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 1997-10-03第一版 ②陈凤兰等主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程[M].河海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