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防措施 1、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裂缝的危害 随着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建筑业也迎来了一次技术革命,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层出不穷,迫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以及项目监理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的关键部位、重要工序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预防,层层把关,制定质量目标,针对容易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选择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裂缝的产生。 2、加强质量监控,做好施工方案设计 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预控的关键环节,工程施工前,要熟悉图纸,充分了解建设及设计意图,做好技术交底。 3、合理选择材料及合理配料 首先,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材料生产厂家,材料进场时,要严格检验质量,检查砌块的龄期,防止龄期不到,先行砌筑,造成砌体开裂。 水泥:应选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水泥。 粗骨料:宜用表面较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外掺料: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4、规范施工过程 在具体的施工时,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方式来确保墙体的砂浆的性能,以此来保证砌体具有很好的抗拉力;同时还要严格的掌控施工的进度,一般每天保证不得高于1.8m。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地研究装修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和保证工作。 5、打牢地基 铺设地基时,要合理的考虑到沉降缝的问题。同时加强上部构造的刚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具体操作时要严格的遵照规定进行;加强地基探槽工作,这是相对于复杂的地基而言,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为了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一般采用加强基础整体性和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砌块结构的芯柱通常要采用"暗芯柱",为解决机械振捣在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使用的问题,以及芯柱质量的弊端,通常会改用明构造柱240mm×240mm或240mm×190mm代替"暗芯柱",并按要求留置马牙槎和拉结筋,以提高抗震能力和综合质量的同时也便于日后的检测工作。 6、减少温度应力 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屋盖上面铺设保温层以及隔热层;第二,在屋盖适当部位控制缝的设置,间距控制在30mm左右;最后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应该设置分隔缝,其宽度大于20mm且缝内要用弹性油膏嵌缝。 7、设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①住宅建筑平面应尽量规则,避免平面突变。建筑物有高低层时,应在高低层之间设置沉降缝或伸缩缝。 ②住宅长度较长时,要合理布置伸缩缝、后浇带。
③为控制窗台下裂缝:采用钢筋硅基础的,除基础梁外,在±0.000以下宜设置一道地下圈梁,并在每层的窗台下,设置通长钢筋硷板带或通长钢筋硅腰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