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审查进行严格把关 这一措施必须要建立在建筑结构的抗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否则就没有实际意义,而且在审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一条规定都进行细致地审查。从目前建筑法规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它的构件设计和抗震结构设计的规定占有大多数,但是对于建筑结构系统的相关规定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必须解决结构的体系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即使其他的抗震措施都符合规定也无法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 (四)细化建筑结构的管理制度 调节建筑管理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专业规范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管理中的制度规定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明确相关的设计人员在管理制度中对建筑工程结构性能承担的责任,为监督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对规范制度进行更灵活地运用。其次,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能,同时加强对工程监理制度的管理,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工程人员对建筑安全的相关责任,划分具体的工作范围,避免建筑人员随意设计,建筑造型过于复杂、不符合设计要求,加大建筑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困难。 (五)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体系 科学完善的建筑抗震体系和建筑结构形式是保障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一定要对建筑结构系统设计的规范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从建筑结构抗震方法、抗震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计算等三个方面入手。从建筑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结构形式种类和抗震体系种类很多,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措施有以下两点:(1)对地震导致的危害进行经验总结,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对抗震规范设计中有关结构体系与选型的规定,改善当前对构件设计的规定,以建筑结构整体系统的思想和规范体系为基础;(2)建筑工程人员要从建筑结构整体设计角度出发,重视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尤其是发生灾害的抵抗能力,使得建筑结构构件设计更加合理可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发,因为建筑结构的倒塌不仅造成了经济的极大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会带来极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对影响其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主要因素从不确定因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合格、缺乏倒塌全过程的分析和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括,从个人角度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可以从保证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强处理、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审查进行严格把关、细化建筑结构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体等方面出发,为完善我国建筑结构的抗连续性倒塌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彻底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倒塌能力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邬国清.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硅谷,2013,22(23):161+160. [2]秦爱元.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07):248-249. [3]万昱麟.提高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11):83-84. [4]王亚勇,高孟潭,叶列平,等.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方案[A].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2010:7. [5]苏幼坡,张玉敏,王绍杰,等.从汶川地震看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土木工程学报,2009,05(26):25-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