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采取减排措施,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征收碳税。本文对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碳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我国碳税的征收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碳税温室气体启示干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低碳科技将会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代价的,从而破坏了自然的环境和资源。中国的工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环境和能源要素。保护环境和能源,先从二氧化碳的减排和碳税的征收开始做起。 一、碳税的国际比较 1.美国 第一,奥巴马政府提出绿色能源法案,由能源效率、绿色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转型四个部分组成。规定了美国的石油企业、电力企业、大型制造业要设定减排目标,开展减排交易。该法案是美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 第二,减少创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税收,这是刺激私营部门投资研发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商会、国家研究委员会、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都对这一政策大力支持,并一致希望能够扩大减免范围。 2.英国 第一,针对工业、商业、公共部门,制定了气候变化税。第二,英国政府和能源密集型的企业之间自愿签订了气候变化协议。第三,利用市场促进减排的手段,启动了排放贸易机制。第四,英国政府利用部分气候变化税收创立了碳公共基金,用以帮助和促进企业及公共部门的减排工作。第五,强化基金补贴项目,包括节能节水技术、低碳排放等,鼓励企业在节能和环保设备上投资使用。 3.日本 第一,创新社会意识和社会系统。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碳足迹、碳抵消、绿色积分、低碳教育、企业和家庭的温室气体排放计划。 第二,创新经济激励制度和经济手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家电领域普及和节能技术、办公大楼和家庭住宅的低碳化、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普及、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 第三,创新政府的运行模式。 4.欧盟 欧洲的主要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碳税,其作用有两个:一是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是增加政府税收,发展低碳经济。具体措施有以下两点:第一,明确制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通过立法和出台相应政策,采取经济手段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第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手段,例如:地球变暖对策的相关税制和排放交易制度。 二、对我国的启示和干预 1.选择合适的征收时机 我国目前的能源大多采用政府定价的机制,而碳税是以能源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的政策,所以碳税在目前作用有限。因此,征收碳税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要先改变我国的能源定价机制。但是,改变能源定价机制会触及到多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我国能源领域的竞争市场有待建立,竞争主体有待培育,因此改革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2.选择合适的征收方式 从国外来看,碳税不是固定的政策工具。可以配合已有的一般能源税进行征收,也可以配合二氧化碳的减排措施;可以作为统一税在全国征收,也可以作为地方税在地区征收。 我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征收方式。在政策的配合上,将相关的能源税收和排放权交易体系结合起来考虑,决定碳税为主还是碳税为辅。 3.遵循逐步推进的原则 从世界范围内看,已经征收碳税的国家和地区对碳税的征收具有逐步推进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实施碳税政策之前就公布相关计划,使企业和居民对能源的利用有足够的调整、适应期。第二,逐步提高碳税的税率,从而优化居民和企业的能源使用调整路径。第三,逐步减少缓解和补偿措施。不同企业在碳税征收之初影响大小不同,实行一些缓解和补偿措施能够照顾到受冲击较大的企业。例如:设定免征税、税收返还。然后随着企业的调整逐渐减少,直至消除。 4.中性碳税收入改革 所谓中性碳税收入改革,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把碳税收入返还给企业或居民,二是用碳税收入削弱其它的不合理税收,比如:降低社保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这两种形式都是在降低碳税的环境效益,减轻碳税征收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人们对碳税征收的支持度和可接受性。 5.在生产环节征税 通过分析已经实行碳税政策的国家可以得知,碳税建立在已有税制的基础上。其好处在于减少征管成本、确保有效征收、凸显已有税制的价值。在我国,在生产环节征收碳税能够减少征管成本。但是,与普通的消费税不同之处在于,碳税收入不是一般的财政资金。 6.制定政策措施 为了实现碳税的征收目标,减少负面效应,在制定碳税的征收政策时,结合一些其他的政策措施。例如:第一,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与发达国家合作互利共赢。第二,通过补偿和缓解措施,帮助部分企业和居民逐步完成低碳转型。第三,排放权交易体系用在大型企业上。第四,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机制。第五,强化相关政府规制。 三、结语 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与能源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中国,伴随着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碳税制度,我国应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早日对节能减排、碳税征收等工作跨出实质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亚雯.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政策与实践创新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0(8) [2]姜国刚.碳减排发展机制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J].学术交流.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