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弱等级的回归模型:Y=43.12L0.57K0.23C0.23,其中劳动力弹性系数最大为0.57,资本要素和空间要素弹性系数也取到重要作业,弹性系数都为0.23。而α+β+γ=1.03≈1,说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增加投入已经没有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所以需要改变要素投入结构。 弱等级的回归模型:Y=14.84L0.71K0.17C0.25,其中劳动力弹性系数非常大,为0.71空间要素弹性系数都为0.25,也取到重要作用,资本的弹性最低为0.17,而α+β+γ=1.13>1,说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增加投入能够得到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所以重点是增加要素投入。 5、结论与讨论 (1)从整体水平看,八大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的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从整体空间分布看,东中西3大地带的工业竞争力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阶梯状的空间格局。 (2)把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是可行的,并验证了空间要素对产出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强度有差异。 (3)技术水平、资本、劳动力及空间要素对不同等级水平的工业产出贡献程度不同,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四种要素的贡献程度的趋势分别是:综合技术先增大后减小,劳动力持续减弱,资本稳步增大,空间要素则先减小后增大。 (4)在现有工业投入结构下,强和弱等级城市具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而较强和较弱等级没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促进强等级和弱等级城市的工业发展重点是加强各要素投入,而较强和较弱等级城市的工业发展关键是转变要素投入结构,提高资本和空间要素的贡献率。 本文只分析评价了城市统计年鉴有数据的地级市,有些地区特别是西部数据缺失较多,也未考虑县级市和县的影响,对八大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判断会有所偏差。初步判断了现阶段八大经济区的工业空间格局,其形成机制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根据工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划分成强、较强、较弱和弱等级,对不同等级进行投入产出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各要素的对各等级工业整体的水平的贡献率,但各等级内部各个城市可能还有所差异,今后还需要对各个城市投入产出进行详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开泳,陈田.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地理学报, [2]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城市经济区.地理学报, [3]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地理学报, [4]孙平军,修春亮,丁四保,等.东北地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空间极化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5]伍世代,李婷婷.海西城市群工业空间格局与演化分析.地理科学, [6]南振兴,程桂荣.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财经问题研究, [7]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译.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通过创新和学习提高竞争力.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8]杨晓光,樊杰.农村工业地区竞争力差异分析.地理科学, [9]龚奇峰,彭炜,于英川.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软科学,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1]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2]聂辰席.邯郸市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工业经济, [13]武义清.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变动趋势分析.乡音, [14]魏后凯,吴利学.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工业经济, [15]千庆兰,陈颖彪.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地理研究, [16]吴玉鸣.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董晓花,王欣,陈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