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采取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策略。选择校企合作中那些周期较长、规模较大、层次较深的合作项目,作为工业文化对接的切入点。校企双方合作开展深入的文化差异调查、文化冲突分析及文化整合方案制定实施。 三是采取集中兵力、协同作战的策略。选择工业文化底蕴深、沟通互动能力强、学习总结水平高的一支由校企双方骨干人员组建的精干的兼职工作团队。根据统一的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文化对接涉及校企双方不同人员、不同项目中深入细致的文化对接任务。 (三)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原则 一是工业文化对接要符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解放思想、传承创新,落实《国家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任务。 二是以先进的工业文化作为校企合作的共同文化基础,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冲突,建设性地解决文化冲突,校企共同努力促进工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三是校企双方在利益上互惠互利,遵循不损害企业方商业核心利益、不背离学校方育人的原则底线。合作双方在精神文化上保持各自独立性、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促进。 三、工业文化对接的实践途径 (一)以学生为本的工业文化教育实践 1.校企合作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课,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身,认识专业,建立学习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现代职业生涯规划始于基础教育,并贯穿终身。然而,在计划经济时期,人力资源按计划分配,个人几乎没有职业选择机会,生涯规划指导也没有用武之地。职业指导课只是近年来开始在普通中学开设。为此,职业教育不但要补上这一课,还要突出自身特色:一是具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和就业目标导向性;二是在已有的人职匹配、多元智能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三是利用行业企业的工业文化教育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聘请资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邀请成功校友介绍经验,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形象生动的行业工业文化读本,使学生从行业文化入手,熟悉热爱专业,做出正确、合理的生涯规划。 2.重视工作价值观教育,开好工业文化教育基础课工业文化的核心是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既是个体对工作的价值判断,也是群体特别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工作的共同认识与行为规范,因此,工作文化堪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提升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离不开必要的工作价值观教育。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研究与实验》,通过引进、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学会做事——全球化下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注重情境教学、体验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价值观教育模块课程结构和“知晓、理解、情感和行动”四步教学法,形成了课堂教学、活动课程、拓展训练、课程渗透、职业指导和文艺演出等多种教育途径,成果将继续在新课题的研究实验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哈尔滨第一职业中学实施有企业主管参与、以企业案例为教材的岗位学会做事的情境教育、角色扮演、集体反思等策略,在原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中渗透工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要日积月累,文化意识的建立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也要循序渐进,文化育人要靠春雨入夜细无声般的渗透。工业文化的渗透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包括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更新、教材编写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的全面参与。如,福州建筑学校根据合作企业“好日子”公司的意见,改变了过分强调装饰专业设计能力培养的想法,增强对学生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办学主导思想更加贴近企业实际,这不仅仅是计划的调整更是文化观念的变革;该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利用集团办学的企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电梯实训车间设计主要依靠了快科电梯公司的力量。合作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实训基地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先进设备的多种功能,更重要的是给学校带来了物化的工业文化。在教学成绩考核方面,沈阳大学职业学院导游员的训练和考核均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三明农业学校汽修专业根据企业劳动组织的特点,实行单人、双人和小组三种考核方式。有的院校还模仿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用模拟绩效工资作为考核成绩,考核内容不仅有岗位知识、技能,还有工作态度、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许多学校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同时,还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了大量校本教材,来自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流程与规范及时进入教材,浓厚的工业文化也随之融入,不仅更新了专业内容,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工业文化的课程观。 在普通文化课程中同样有工业文化的渗透,在英语课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化学课中突出节能环保教育。语文课中的文言文学习也可以选用弘扬现代工业文化的素材,国内知名作家魏明伦为金川集团科技馆题写的“金川赋”如果选作职业院校语文教材,将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精华和现代工业文化的结合。 4.顶岗实习全面接受“企业版”工业文化教育 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学校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企业工作的初始,学生进入的是全面真实的企业环境,以实习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感受“企业版”的工业文化。搞好顶岗实习要从问题出发研究对策,不仅要研究政策机制,还要研究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冲突,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哈尔滨工艺美术设计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时存在情绪不稳定,出现迟到、旷工等违纪现象,分析原因包括缺乏质量意识、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缺乏沟通能力,遇到矛盾缺乏协调处理能力,往往造成实习期间离岗现象。该校提出的问题解决思路是不仅要加强实习期间的服务和管理,更要加强工业文化教育。 实习前竞争上岗也是开展工业文化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课题组成员沈阳大学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就采取了多家酒店来校集中招聘实习生,实现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使学生还没有离开学校就感受到了“企业版”的工业文化。安全是顶岗实习中企业最关注的问题,首先要做好学校版的安全教育,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对校内实习车间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安全要求,如“沟里要没油、轴要见光,设备要见本色。自己不要受伤害,不要伤害别人,不要被别人伤害”。一旦进入企业就要接受更加周密严格的“企业版”安全文化,如有色行业的金川公司选矿车间的磨矿岗位安全文化就提出了“依赖引领、强制被动、粗放松散、行为养成、自我管控”的五阶段零伤害安全管控模式。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进入了新的环境,也进入了工业文化教育的新阶段。 (二)全方位的工业文化育人实践 1.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好教书育人 教师对学生起着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培养有工业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提升教师素质必须要立足于校企合作、立足于深入企业实践。培养具有工业素养的师资队伍,如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决心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熟悉企业文化创造条件,规定专业课教师每年去企业实践不低于三周,并给予全部工资奖金。南京高级技工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年暑假到南化公司岗位培训的时间不少于一个月,要求把公司先进文化理念带回校园、带进课堂。优化教师群体结构也要注重工业文化背景,要有足够比例的教师来自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要为教师下企业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中熟悉职业岗位,体验并认同企业文化,增强与企业的感情,在提高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工业文化素养。 2.借鉴体现先进工业文化的企业管理育人制度,做好管理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