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工业论文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

时间:2015-12-08 13:45 点击:
摘要: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工业文化的对接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要坚持以促进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并采取如下实践途径:以学生为本,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开展职业

  摘要: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工业文化的对接是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要坚持以促进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并采取如下实践途径:以学生为本,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设置工业文化基础课加强价值观教育,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渗透工业文化,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接受工业文化;以育人为本,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工业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各供活动。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

  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普遍推进,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除了缺乏制度性保障之外,学校与企业合作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问题尚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也是重要的原因,亟待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提出,要做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2010年5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明确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要求为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组织不同行业、企业和中高职院校近400家单位共同参与,用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研究校企合作过程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理论基础,探索实践途径,总结成功案例,开发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发挥工业文化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一、工业文化的理论思考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与属性

  工业文化(IndustrialCulture)也可称为产业文化,是在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萌生和发展的,属于工业化社会文化的重要亚文化。工业文化的上位文化是社会文化,下位文化是行业文化乃至企业文化。从历史进程来看,工业文化脱胎于悠久的农耕文化,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工业文化将逐步向后工业文化演进,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业化任务尚未完成。本课题所指工业文化是: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亚文化。

  工业文化集当代先进企业文化之大成,代表着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方式发展变革的方向;规范着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合格劳动者、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体现着工业化进程中社会法律和制度的精神实质;促进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

  工业文化是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主流文化,其传承创新的主体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企业、行业和造就工业化人力资源的大学和职业院校。工业文化决定了工业化进程的方向,是工业化社会的文化先导和制度之母,对工业化社会的家庭文化、学校文化、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平衡的大国面临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急剧变化,文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是难免的,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农耕文化的留存,但工业文化依然作为社会主流文化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工业文化的载体

  工业文化载体是指以各种物化的和精神的形式承载、传播工业文化的媒介体和传播工具,它是工业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工业文化的物质载体一般有工具、设备、产品、建筑物、产业园区和工业遗址等;工业文化的非物质载体一般有工业博览及工业商业博物馆、工业(商业)书籍、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新闻传媒、艺术表演、技能表演和竞赛、工业文化旅游及相关场所,以及工业文化典型的制度和法律。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些载体,可以找到发展和传播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进行工业文化对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工业文化建设需要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需要从世界工业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建设相应的精神文明。

  (三)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迫切性

  1.学生与员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

  调查发现,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学生与员工的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工业文化素养的满意度远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尤其是在纪律、团队、责任心等方面差距较大。学校与合作企业在管理、决策和执行层面的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在杭州教育局的子课题研究中,一项对30所学校烹饪专业的调查中只有10%的学校着力引进企业文化,许多学生上岗第一天,居然不知道厨房运作方式。企业培训部的第一件事是让学生熟悉厨房环境和基本运作流程。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的工业文化对接亟待加强。

  2.社会工业文化底蕴不足

  在我国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一代代农民工在没有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入企业、涌向城市。而很多企业主也缺乏必要的工商业文化知识储备,法律意识淡薄,仅凭作坊、商贩经验就创办企业,难以做到规范经营。传承数千年的中国家庭教育土壤是耕读文化而非工业文化,学校教育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教育内容中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更是淡薄。本应是传播主旋律的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讴歌奉献的内容让位给商业流行文化,工业文化英雄、技术能手、创新名宿名气远不如演艺明星[3]。一线劳动者如果没有工业文化素养,缺乏职业自尊心,产品、服务质量就没有保障,假冒伪劣就无法禁绝;企业主、公务员文化素养低下,真正的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由于工业文化中最核心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的缺失,造成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频发。无论是在职员工还是未来职工,提升工业文化素养都十分迫切。

  3.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目的

  作为培养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而有效的校企合作离不开校企之间的文化对接。必须确立先进工业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地位,尽快跨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文化门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工业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学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西部地区和经济困难家庭,他们需要跨越从普教到职教、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从学生到员工的多重工业文化门槛,需要告别原有文化、融入新文化,同时也需要学校和企业为他们搭建过渡的台阶提供必要的文化缓冲。职业学校教师多数没有企业经历、缺乏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技能,他们也需要迈过学校和企业间的文化栅栏,越过从学习世界到工作世界的桥梁。工业文化对接既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校企合作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环节。

  二、校企合作工业文化对接的任务、策略和原则

  (一)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任务

  一是以工业文化作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共同文化基础,客观认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的文化差异,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双向互动开展必要的文化整合行动。校企共建合作伙伴文化,真正使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在弘扬先进工业文化的同时,促进院校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二是全面优化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水平离不开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中,根据教育方针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大胆谨慎借鉴企业中符合工业文化精神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筑职业院校文化特色。

  三是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业文化基础。既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合作工作,又要做好配套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整合的文化对接工作。靠文化引领及制度保障全方位推动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企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策略

  校企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是一项新的开创性工作,面临着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同时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对此校企双方都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学校,需要在校企合作之前有充分的准备、策划,在合作中要有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在合作过程中做好师生、员工和干部的沟通、学习和认识提高等工作。

  一是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策略。选择行业相同、区域相近、实力雄厚、文化先进的企业,作为工业文化对接的合作伙伴。尽量减少由于行业、区域和企业实力因素引起的工业文化差异,缩小工业文化对接的难度。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