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前文所述,技术效率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方法等方面;而规模效率则主要是衡量企业是否已在最优规模上进行了技术创新。政府投入变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政府对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干预和影响力度,政府投入对于创新活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或不显著、或显著的负向影响都表明,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形之手”,在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却带来了“效率损失”。 究其原因,首先也许是因为政府部门在技术创新方向判断与资助项目选择方面具有难以避免的滞后性和片面性。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大量企业全方位的技术探索和对科技进步方向的判断相比,政府决策层远离技术发展前沿和生产管理一线,缺乏足够的信息、能力和动机去判明技术创新的发展前沿,在选择资助项目时就难免会出现滞后性强、失误率高等问题;其次,各级政府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性作用在实践当中有被扭曲的可能,企业会借机向政府寻租获利;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或急功近利或谨小慎微的越位干预也会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并违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发展规律。总之,政府干预的增强将使大中型工业企业不能集中精力于技术创新经验的积累与创新活动组织方式的改善,并且也无法在最优规模上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市场化程度则概括地反映了市场机制在推动行为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等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代表了经济活动中市场力量的增强和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善,而政府干预的减少、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的蓬勃发展,以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都会显著增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市场法律制度环境的完善也保护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和预期收益。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将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之中去,不断积累创新经验,改进创新组织方式与管理方法。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市场化程度变量为何会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了。 但是,实证结果也显示了市场化程度对规模效率的影响是显著为负的。由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面临着难以避免的技术、经济风险性,市场中的企业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政府投入、市场化程度与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也很难令创新活动在最优规模上展开。此外,给定大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国有化属性,处在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环境下的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需要背负着额外的政治风险,它们对技术创新规模的选择有时就难免表现得畏首畏尾、摇摆不定,这更增加了其在最优规模上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难度。 政府干预很可能会带来技术创新的效率损失,而仅凭借着现阶段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虽然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提高其研发活动的技术效率,但却无法使企业达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最优规模。这种“双重失灵”即是目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通过政府干预体制的制度创新和大中型企业的内部改制,推动企业自生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就成为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时所亟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对于这样一个正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发展家而言,投入技术创新活动的资源仍具有很强的稀缺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致力于提高创新活动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实现用创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本文在检测并剔除了样本离群值的基础上,应用两阶段半参数DEA方法,对样本期间内30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与规模效率,以及政府投入与市场化指标对上述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政府投入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技术效率之间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对创新活动的规模效率则具有一定程度上显著的负向影响。市场化程度对创新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它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却是显著为负的。由此可知,政府干预很可能会带来技术创新的效率损失,而仅凭借现阶段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虽然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提高其研发活动的技术效率,但却无法使企业达到技术创新活动的最优规模。 这种“双重失灵”就是目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的政策涵义也是比较明晰的,政府部门首先应当继续致力于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不必要干预,明确技术创新活动中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并保护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和预期收益。其次,当需要政府部门有形之手解决有关市场失灵的问题时,应当改进决策机构的研发管理机制,增强政府投入或其他形式资助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杜绝寻租行为的发生,并力争以经济体制方面的制度创新带动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问题,因而本文的实证结果并没有否认政府部门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可能具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宪:《体制机制创新的有益探索———评〈无锡经验:经济发展转型的个案研究〉》[N],《解放日报》。 [2]易纲:《金融改革思考录》[M],商务印书馆, [3]王小鲁:《发展新兴战略产业靠什么?》[N],《财经国家周刊》。 [4]李习保:《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5]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 [6]唐清泉、卢博科:《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