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管理的基础是目标成本法(targetcosting)。“目标成本法”是日本制造业创立的成本管理方法,是以给定的竞争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的成本,以保证实现预期的利润。即首先确定客户会为产品(服务)付多少钱,然后再回过头来设计能够产生期望利润水平的产品(服务)和运营流程,是运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方法,它是企业以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为尺度,扣除目标利润后倒推出产品的目标成本,并利用目标成本来约束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传统成本法根据市场研究进行产品设计,再计算成本,然后再估计产品是否可能有市场销路,最后加上利润制定产品售价。而目标成本法则基于最可能赢得顾客认可的售价减去期望利润来计算目标成本,再运用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的手段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这样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目标驱动型的成本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对所有相关流程的强制性竞争约束,以此来保证将来的产品能够创造出利润。具体而言,它通过市场调研预先确定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的售价,由此再确立一个合理的、由市场驱动的产品目标成本,这是成本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
目标成本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弊端,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实行全过程的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最早应用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的改型设计上,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对象不只限于产品的设计过程,产品成本发生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每一个经营环节都应成为成本管理的重点。产品从市场预测与调查研究、产品策划、设计开发、样品试制、工艺准备、材料采购、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要发生成本支出;各环节费用高低都影响着产品成本的升降,都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主要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的前提下,对产品的性能、结构、造型、工艺、包装,直到材料选用、设备配置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论证决策,看是否能够完成目标成本。此外,要控制企业的管理费用等。所以,通过全过程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以达到目标成本值,是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
2.实行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
由于目标成本管理已经扩展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因此,仅依靠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动员企业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参与成本管理。不仅厂部、财会部门和专职成本管理人员要参加,而且各个基本生产分厂、辅助生产分厂、班组以及设计、技术、供应、销售、总务、后勤等部门也要参与。把所有部门组织和动员起来,在各个职能部门和生产环节,建立起成本责任中心,做到对各自责任范围内的费用进行控制,以实现全面的成本控制。增强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只由财务部门管理,缺乏各部门、各环节参与管理的被动局面。
3.实行全员的管理。要实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和各部门、各环节的目标成本管理,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必须依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进行
由于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指标,导致成本发生的直接责任人是职工,它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工作业绩,因此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从厂部、分厂到班组)和每位员工(从厂长、经理、技术人员到普通工人)关心成本,使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工作对目标成本完成的影响,人人都树立起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概念,并与奖惩挂钩,让每个人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控制自己应控制的费用,使成本管理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
三、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与控制
目标成本的制定要先进、合理。如果目标制定偏松,多数人或单位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就达不到目标成本先进性的要求,也就达不到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目标成本的制定如果偏紧,大多数人或单位经过加倍努力也完不成,那么主观愿望再好,也会因为脱离实际而事与愿违。在管理上,称之为“摘果子理论”,其意义在于果子不能只伸手就可以摘到,必须要跳起来才能摘到,但如果跳起来还摘不到的话,就缺乏积极性了。一般应做好如下工作:
1.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从中找出对此分析、学习赶超的对象、目标,找出自己的差距
差距就是潜力,把潜力挖掘出来就是效益。单位应该将包括成本、费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料与本单位的历史最好水平相比,与同类单位的先进水平相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找出差距,博采众长,学习先进的经验,为制定自己先进、合理的目标奠定基础。
2.在掌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解本单位与先进单位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物资供应状况、劳动组织、员工素质等方面有何异,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的单位的先进、合理的目标成本。
3.测算目标成本
可以采用倒推法测算目标成本,即从市场上能够被接受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地剖析其潜在效益,从后向前,直至材料采购,最终按照目标利润推算出目标成本。
4.进行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
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对上一步初步测算的目标成本是否切实可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分析时,主要是根据单位实际成本费用的变化趋势,以及同类单位的成本费用水平,充分考虑本单位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潜力,预计本单位计划期内的成本费用,看其与目标成本是否大体一致。如果达不到该目标要求,还必须进行测算和挖掘潜力,直到符合先进、合理的要求为止。
5.确定目标成本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最终确定本期的目标成本了。
四、结论
目标成本是根据预计的营业收入和目标利润测算出来的成本费用目标。它是按照单位预定的利润目标和市场情况倒算出来的,对单位的利润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只要将单位的成本费用控制在目标成本水平上,就能够实现单位整体盈利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浅议黄河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4):90-92.
[2]孟琼.浅谈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1(10):187-188.
[3]马小燕.目标成本管理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3):121-122.
[4]张泉国.浅谈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109-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