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财会论文 >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

时间:2021-05-17 10:27 点击:
三、基于学术活动的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一)搭建校内学术活动平台我国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培养相对薄弱。从校内、校外两个
 
  三、基于学术活动的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一)搭建校内学术活动平台我国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培养相对薄弱。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着眼,以学术活动为抓手,以参加学术征文、参加学术会议、搭建学术活动平台、组织承办学术会议等为手段,立足会计学科,放眼相关及交叉学科,发挥研究生、国家主管部门、学校、学院、会计系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培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校内学术活动是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通过搭建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如研究生论坛、学术论坛、会计学社、会计学术活动节和网上会计学术沙龙等,开展丰富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读书会、科研合作、征文比赛等。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学术活动平台,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或利用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学术报告会可以是校内外专家的主题报告,也可以是研究生中较为出色的成果报告;学术讲座则主要是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科前沿研究的半开放式讲座,既面向本专业又面向外专业学生,然而学生的层次需要限于研究生层面以便于听众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学术交流会、学术活动节和网上学术沙龙是校内外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交流互动的有力平台,在交流互动的基础上可以互相激发科研灵感;读书会从本质上讲与学术社团近似,二者均是根据成员的兴趣范围进行内部成员讨论,这种形式更为松散但是也更加自由,是各种学术活动的有力补充;合作科研可以是教师主导也可以是研究生团队自主研究,合作科研主要目的是发挥跨专业组合的综合科研素质,这种形式能够更好的激发科研创新。
 
  (二)参加校内交叉学科学术会议综合性院校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其他学科的学术会议。尤其是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可以为研究生的科研提供新颖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改变研究生因知识结构单一而造成的科研局限。鼓励学生参加此类会议可以促进学科交叉和渗透,提高研究生跨学科创新能力,从而为产生更多的创新科研成果提供平台。
 
  (三)参加校外学术活动校内学术活动是有限的,在充分开展校内学术活动的基础上,鼓励会计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重点大学、知名高校等组织的学术活动。参加学术征文。学术会议征文均充分体现会计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者提供学科前沿信息,也可明显促进研究生撰写论文的规范、技巧与水平,从而提高科研能力。鼓励研究生撰写、投递学术会议征文更是可以直接锻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与掌握,提升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参加学术会议。在参加学术征文的基础上,以文赴会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亲临会议现场,领略会计学著名学者教授的学术风采,聆听大师们的教诲,广交同行朋友,进一步修改完善会议论文,刺激研究生的学术神经,激发科研热情与动力,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参加暑期学校。重点名牌高校都在积极举办暑期学校,是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开办研究生暑期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将产生深远影响。暑期学校具有立足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叉、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特色,如北京大学2010年举办会计与公司财务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利用暑假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吸纳国内外一流师资,开设国际通行的“名教授、短学时”核心课程,使学员开阔学术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加同城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利用地缘优势,就近开展学术交流,成立校际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定期开展活动,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但有利于学生积累学术交流经验,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共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还有利于营造地区学术氛围,提升地区科研水平。而且这种合作研究更易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
 
  (四)实施校际间交流培养模式交流培养的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吸取对方培养单位学风、教风和研风之长,实现优势互补,突破自成体系的教育格局的限制,使研究生在更大范围内吸取新的思想,获得新知识与研究方法;还可以增强双方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的择业及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合作性科研提供了空间。
 
  (五)承办学术会议有条件的学校承办会计学术会议,研究生通过参与会议的承办,可以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开阔视野,感受学术气氛,解学科动态和前沿知识,结识同行朋友。学校组织大型学术会议势必有许多高水平的专家与会,通过在研究生中召集志愿者,可以使研究生全程参与会议的各个环节。在会议筹备阶段,研究生志愿者可以通过发邀请函等工作了解业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为会议期间听取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学术报告提供帮助。未成为志愿者的研究生可以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以文赴会。会议开幕期间,研究生志愿者从事接待来宾的工作,这项工作可以使研究生与专家近距离接触,为双方的学术讨论提供便利。会议期间,研究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听取学术报告或讲座。论文被大会采用的研究生则可以通过报告的形式与参会的专家交流学术问题。会议结束后,研究生可以同参会专家保持私人联系,向专家请教科研难题。总之,学校举办学术会议可以通过让研究生亲身参与大会整个过程的形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结论
 
  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努力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基本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使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普遍意识到参加学术会议的重要性,树立科研意识。通过鼓励、指导、促进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质。使研究生了解会计学科的前沿,提高其会计专业水平和学术表达能力,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启迪创新思维。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力争使绝大多数会计研究生能够真正参加学术活动,拓宽科研思路,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科研素质,使其能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拓展会计学研究生对其他学科的了解,从而培养综合性、交叉学科人才。在基本目标和中级目标的基础上,使得具有科研潜质的研究生能够脱颖而出,加大指导与培养力度,为其创造条件参加高层次的学术活动,培育会计科研成果,深入、全面的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为会计学博士研究生输送优质生源,为国家财政经济等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输送具有研究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
 
  *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DYY08018)及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重点课题“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第二课堂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qx1010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温志桃、邹波:《刍议创新型研究生学术氛围的构建》,《科技信息》2007年第22期。
 
  [2]刘晓岚:《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优化思政教育软环境》,《医学教育探》2009年第1期。
 
  [3]宋梅:《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培养创新人才》,《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
 
  [4]翟丽霞、孙岩梅:《跨学科研究模式及其在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效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徐贵宝、范文辉、王泰鹏:《利用学术活动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6期。
 
  [6]夏泉:《浅谈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学位与研完生教育》1999年第6期。
 
  [7]夏阳、屈晓婷:《学术活动与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电力教育》2004年第2期。
 
  [8]辛英:《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8期。
 
  [9]张立、王华平:《学术资本主义与研究生创新能力》,《高教研究》2007年第6期。
 
  [10]高博、张博:《研究生学术论坛中自组织机理的探索与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3期。
 
  [11]陈艳、吴永明:《研究生自发学术活动的组织及其作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期。
 
  [12]何德忠等:《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本质为建设研究型大学创造条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期。
 
  [13]杨再明:《创新教育模式下研究生管理工作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增刊。
 
  [14]赵红亚、马志强:《德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借鉴与创新》,《高教研究》2006年第3期。
 
  [15]高双林:《德国、法国、奥地利的研究生教育现状》,《林业教育》2002年第4期。
 
  [16]刘鸿:《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兼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电力教育》2001年第4期。
 
  [17]许克毅、郭艳利:《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整合与演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12期。
 
  [18]张淑林、裴旭、陈伟:《营造创新学术生态环境构筑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5期。
 
  [19]宋英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刍议》,《理论界》2010年第6期。
 
  [20]张月玲、陈红丽:《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探讨》,《财务与会计导刊(下半月)》2008年第12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