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项目的中期评价)方面。通常来说,绩效项目从执行开始,都需要采取全方位的跟踪,尤其是到中期时,需要采取数 据抽查等方式,动态的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工程实施进程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绩效项目的管理效益。河南省在对 绩效项目运行情况跟踪和监督时,缺乏相对应的监控机制,对项目资金的支出进度和工程实施进程没有全方位把控,也就无法定期对监控采集来的绩效运行信息汇总 分析,不能及时发现绩效运行目标和预期目标发生的偏离。 三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上。自2013年提出绩效管理以来,还处于整合数据的阶段,缺乏全面的对比数据,只能针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发 现一些问题,无法及时反馈信息和数据。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应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数据,尤其是重大专项资金,需要整合绩效评价结果,并按要求在一定 范围内予以公布或公示。这方面的欠缺就导致河南省级财政部门在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进行调整时,没有可参考的数据,也没有依据对财政 预算项目库进行合理的管理。 (二)机构人员素质上。一是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科室人员少,不利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财政部门需要收集、汇总全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 结,人员少任务重,无法圆满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时间短,人员普遍缺乏经验。从财政部门到市、县和各级预算单位,对于预算 绩效管理的了解都很浅显,有很多深入的知识需要学习。 三、预算绩效管理发展方向 (一)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和业务流程 一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流程。省级财政部门不能仅作为文件下发主体,把文件下发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还要加强督促和监督。需要制定一个相对规 范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以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职责分工、分级分类、适用高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前期评价,对绩效实施过程 进行中期监督和评价,对绩效实施结果进行后期总结评价,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结果的应用。 二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要规划预算绩效管理方向,指导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方 法,切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探索机制,建立编制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前后结合、上年绩效评价和下年预算编制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 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并形成详实的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给同级人大和政府,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为下年的部门预算资金安排 提供一手资料,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是预算绩效运行监控。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要重点监控是否偏离原定绩效目标,如有偏离,必须纠正,必要时要终止该项目,确保实现财政资金的 使用效益。年度终了或预算执行结束,必须对决算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价,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 实效。 四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结果如何,评价指标是个很重要的标准,虽然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时间不长,但是也要制定绩效指标,制定时要符合预 算绩效的内容,突出特色,内容完整,既有细化的衡量指标,也要有量化的数据指标,使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兼具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和经济性。 (二)加强素质培训,健全机构人员。机构设置不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设立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完善 机构的职能,充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同时,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自2013年以来,河南省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摸索中逐步开展,虽然做到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但还存在着种种不足,未来的发展要更加规范、完善,将绩效评价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每个单位和项目,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