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对企业内部审计方式进行合理设置,建立对企业自身发展具有推动、约束作用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专业的监督委员 会,对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鼓励员工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完善公司整体管理结构,审计机构可实 行下审一级制度,并推行联合审计、轮回审计、定期审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优势。 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情况的监督。如对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其他职能部门的活动一概不参与,对于具体的活动置身事外,不承担直 接的责任;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应从内部审计人员中单独选出负责人,使其直接对企业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可以更加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以及实 施,更加的自主,避免了上级对其的不了解以及忽视。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完善,确保制度的执行。 另外,企业还应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内部审计分级实施等方面规范制度,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开展,顺利实施。 3.不断改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中小企业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从操作技术上进行改进;二是从专业处理方法上进行改进。 操作技术上的改进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已经基本可以实现无纸化管理,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或是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企业管理网络化的实施,对节省企业资本,节约工作流程时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专业处理方法方面。为了降低内里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当采用少许科学合理的方式。比如风险基础审计,所谓风险基础审计就是将审计风险应用到了 审计的全部过程中去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审计风险分析的一般情况,决定是否在审计风险的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它也可以进行各个方面的分析,比如客户 的控制风险、风险产生的各个原因等等,把审计风险和整个审计过程连为一体,使其联系密不可分。 4.扩大内部审核计算人员的数量和增强这些人的素质 由于是由内部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风险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所以能够提前预防审计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增加内部审核人员的数量,从而防止专断,同时也必须高效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5.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技巧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技巧有六个方面: (1)避免。主要通过政策规定,规范业务行为通过定期检查,避免重大风险。其特点是常规作业可以控制发生,这种方法概率高风险危害大。如财务报销基本流程和规定采购批准的审核权限销售订单的审核标准。 (2)分散。通过分散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其特点是风险危害大、发生可能大、控制成本高。 (3)控制。主要通过建立内控系统外部、内部审计,建立专业作业流程,其特点是涉及资产金额巨大与经营目标关系密切可以控制。 (4)转移,即转移自身风险到第三方减轻风险损失。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风险大,单方不可控制,损失成本过,高风险后果影响大。如买各类保险防范天灾人祸。 (5)分担风险。即分工负责,规定义务双方、多方共同分担风险。其具有风险大、参与方交易规则明确、不可控制因素多、风险后果危害大,成本高等特点。 (6)接受。即防范接受风险。其特点是清楚风险来源发生可能性低有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