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杜德斌,曹红军,王以华.企业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基于SMJ和AMJ文献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152-157. [2]王东清,吴博.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综合),2012(9):77-79. [3]卢少华.企业绩效管理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1):103-108. [4]李垣,冯进路,谢恩.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过程、动因与发展趋势[J].预测,2003(3):34-38. [5]郑美群,蔡莉.企业绩效的经济学理论依据[J].当代经济研究,2003(6):57-61. [6]臧晶.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J].工业技术经济,2010(10):37-40. [7]姚树荣.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理论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52-56. [8]姚树荣.企业绩效差异根源理论的演变与创新[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4):61-62. [9]王辛平.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8):51-52. [10]张华.从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看核心能力的内涵[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5):24-27. [11]潘镇,鲁明泓.中小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一项对426家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3):54-59. [12]管凯,邱浩,张英.影响企业绩效的外部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2):181-183. [13]喻雁.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J].会计之友,2014(36):58-61. [14]刘玉军.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分析[J].现代情报,2004(6):180-181. [15]柯文进,马士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十大误区述评[J].改革与战略,2009(7):183-186. [16]陈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8):56-59. [17]古和今.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及问题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30. [18]曹利莎,丁江涛,李国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思[J].商场现代化,2007(12):300-301. [19]王琨,曹广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与改良路径[J].审计月刊,2006(12):39-42. [20]周杨波,李旭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5-66. [21]刘冬荣,贺勇.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的动力和博弈论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6(3):11-13. [22]王美荣.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2010(7):76-78. [23]陈凤英,马成文.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0-51. [24]汪浩,陈菲.DEA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45-47. [25]李乾文,赵曙明,蒋春燕.TMT社会网络、公司创业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12(3):99-131. [26]陈昀,贺远琼,陈向军.TMT特征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预测,2011(1):10-17. [27]梅雨,熊剑.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3(4):101-103. [28]刘章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综合),2008(11):11-12. [29]赵喜仓,周蔓.和谐社会下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新趋势[J].江苏商论,2007(12):122-124. [30]魏巍.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之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4):82-86. [31]靳明,邓光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关系研究[J].财经论丛,2009(6):86-94. [32]程华,王婉君.创新政策与企业绩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2):10-14. [33]李忆,司有和.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与绩效:战略和环境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8(5):4-12. [34]姚先国,温伟祥,任洲麒.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国外研究进展[J].技术经济,2008(4):35-39. [35]许明波.企业绩效计量模式创新动向综述与展望[J].经济管理,2007(18):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