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台湾(博士或副高以上)及海外高学历人才、有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如企业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合伙人等)、其他高校的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从而对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鼓励教师外出进修访学。创造条件,特别是利用目前与我校合作较为深入的台湾高校,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教师赴台进修访学或赴国内外其他知名高校深造访学,并做好外出进修学习教师后勤服务工作。同时,选派部分教师深入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争当“双师型教师”。逐步提高我院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教师的双师型比例。同时,仿效台湾高校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以教师教育发展中心为平台,加强对新教师和新外聘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教材建设 为适应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上,优先选用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各级规划教材、全国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使用教材等高水平及获奖教材。针对开设的国际性课程,借鉴或引入国外或台湾地区编写较好的、反映学科发展最新知识成果的教材(包括原版教材)。同时,鼓励自编教材,由专业负责人和高职称骨干教师牵头主持或主编,组织我校台籍教师及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尤其是实践性管理型教材的编写。 (四)重点课程改革建设 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做好重点课程改革建设,尤其是注重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双语课程改革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教学改革推动重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将福建自贸园区设立、海西建设、闽台经济及国际上相关的热点问题、最新动态呈现在课堂上,不断更新课程知识内容;重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鼓励学生选修本专业的国内精品课程和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 (五)重点学科建设 以我校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以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为目标,结合福建自贸园区的设立及海西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台湾高校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如采取学生访学、教师访学、招聘台籍教师等措施,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学科建设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用学科建设来带动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改革。 (六)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与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相适应的校内实验室,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改扩建;充分利用实验室,尤其是充分发挥已建成的跨专业仿真实训室的作用,以实训室的优化建设支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在建设校内实验室的同时,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在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加强合作,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共建,仿效台湾高校从企业引入更多业界精英充实师资,加强实践队伍建设。 (七)学生竞赛及学习氛围营造 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和参与校内、校外各种学科竞赛,并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方面的才能。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项目的申报带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另外,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浓厚学生的学习氛围,仿效台湾高校建立学生家聚制度,使同一专业不同年段同一号数的学生建立联系,互帮互助;利用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进行有效学习、如何寻找就业计划等,甚至可利用已毕业学生带动学生就业,从而营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孙洪梅.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财会人才[J].成才之路, [2]裘益政,许永斌.基于管理型特色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 [3]吴晖.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4]王文华,王卫星.管理型会计人才定位及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 [5]李启,刘美兰.基于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