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有“果中皇后”之称,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自1931年首次报道草莓炭疽病以来,已有多国报道该病的发生,其广泛的传播性和潜在危害已被广泛关注[1]。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该病发生。因此,其对7~8月份草莓生产苗繁育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我国于1997年由叶正文等[2]首次发现草莓炭疽病,湖北省该病发生越来越重,严重阻碍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在高温多湿的育苗季节更为严重。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主要有叶正文等[2]对抗病品种筛选、龙军等[3-9]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针对防治该病害的农药筛选研究很少。作者力求筛选出对草莓胶孢炭疽病病菌毒力大、抑菌效果好的杀菌剂供生产上使用。因此试验选用13种杀菌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对草莓胶孢炭疽病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筛选出对草莓胶孢炭疽病病菌毒力强的杀菌剂,为防治草莓炭疽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草莓炭疽病病原菌来源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分离,并通过分子鉴定保存的炭疽病病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10],经过单孢纯化后获得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剂 经预备试验筛选出以下几种药剂做药效测定(表1)。 1.3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杀菌剂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10]。上述药剂均用无菌水配制成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在无菌操作台上将不同梯度的药剂加入到灭过菌的冷却到40~50 ℃的PDA培养基中,倾入后立即水平方向平稳摇动三角瓶,使药剂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后倒平板。在每个平板中央接入一块直径为0.5 cm的菌苔,以不加药剂为空白对照。25 ℃恒温黑暗培养6 d后用“垂直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检查药剂的抑菌效果,每处理5皿,重复3次。 将PDA培养基放入121 ℃高压灭菌20 min。按每个三角瓶分装60 mL。分装后放在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枪移入被稀释后的不同浓度的农药,并摇匀。然后快速将其分别倒入3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倒入20 mL,待其冷却凝固后在培养皿左上方贴标签纸标记(预备做农药抑菌试验的农药的编号),然后用打孔器将供实验菌打孔,移入培养皿内[4]。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中,25 ℃恒温黑暗培养6 d,观察并测定抑菌圈直径。检查药剂的抑菌效果,每处理3皿,重复3次。通过十字交叉法对抑菌圈的大小进行测定。 抑菌率=■×100% 将药剂对菌丝的抑制率转换成几率值(y),药剂各浓度(mg/L)转换成对数值(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最后计算出各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的分析均用SPSS 11.5和Excel 2003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