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生态环境 >

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及政策取向

时间:2016-01-07 15:16 点击:
摘要:为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探讨分析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及政策取向。基于发展模式的概念,简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总结分

  摘要:为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探讨分析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及政策取向。基于发展模式的概念,简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发展模式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总结分析了国外交通发展模式的演变规律和一般特点,凝炼了主要经验与启示。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特点,分析了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此外,还分别从加快交通结构调整、提高交通发展质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实现交通安全发展、强化交通科技创新和提升行政保障能力等7个方面提出了主要政策。

  关键词:运输经济;交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模式;政策

  0、引言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内容。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为此,研究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交通运输发展实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及主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展模式的概念

  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增长(发展)方式的理性分析与概括,是行为主体在一定时期内为追求发展而体现出的理念、采取的行动方式、取得的效果的统一体。发展模式蕴含着3个要素:理念、方式和效果,集中体现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等方面。理念是发展的先导和指南;方式是发展的途径和手段;效果是在理念指导下发展的结果。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发展方式。发展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

  从哲学的观点看,发展模式是关于发展的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反映,核心是回答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某种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因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或国家、同一区域或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变化。

  2、我国交通发展模式分析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运输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改革开放后,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发展方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交通运输产生了旺盛的需求,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国民经济的突出薄弱环节,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交通运输全面紧张“行路难”、“运货难”,成为影响当时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的突出矛盾。为缓解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出台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开征港口建设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一系列加快交通发展的政策。交通行业坚持尽快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主导思想,提出了“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市场开放政策,极大地解放了运输生产力;先后制定了国道网规划、“三主一支持”等长远发展规划,较快地促进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1998年交通行业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建设,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长期存在的运输紧张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一时期,交通更加强调加快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主要依赖资源、能源、资金等要素驱动,交通发展呈现出被动适应型和外延扩张型的特点。

  跨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国家经济工作重点正逐步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上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交通行业更加主动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大局,制定了交通三阶段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发展目标等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相继发布了国家高速公路网、农村公路、沿海港口等一批重大交通规划,科学指导交通发展,高速公路、沿海港口保持较快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公路水路交通为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交通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存在着交通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等问题,资源和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一届部党组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立足做好“三个服务”,树立“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5],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之路,交通发展开始呈现出主动服务和集约内涵式发第6期石宝林,等: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及政策取向155展的趋势。

  3、国外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与借鉴

  纵观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历程,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交通发展模式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反映出交通发展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性。概括地讲,发达国家交通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数量扩张型,二是质量效益型。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主要以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模和提高运输能力为重点,采取的是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在后工业化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主要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更加注重交通安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采取的是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交通发展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在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出现的交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我们具有良好的启示,主要包括:一是注重顺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交通发展理念、战略规划与政策;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行者至上、运输用户为本;三是更加注重交通发展目标的外部性导向,在提高正外部性的同时着力减少负外部性;四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强化财税、费收等经济手段;五是重视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科学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优化资源配置;六是注重优化供给与优化需求相结合,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引导交通消费;七是重视智能交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八是注重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强化制度保障;九是推进交通迈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高级形态———循环经济;十是构建政府调控、市场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长效机制。

  4、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加速推进阶段,交通运输需求与结构深刻变化,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加,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同时现代科技进步也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沿着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发展,而完全有条件通过充分发挥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效率提高和创新驱动,更加关注发展质量效益、追求可持续发展。在重视增加交通发展的正外部性的同时、努力降低交通发展的负外部性,避免重蹈先行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走中国特色的交通发展之路。

  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总体方向,以发展先进的交通生产力为中心任务,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协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具体体现在:

  (1)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以公平的、多层次、多样化、优质的运输服务,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社会层面讲,要自觉服务并服从于国家大局,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用户层面讲,要以安全、便捷、可靠、经济等服务,满足交通用户即交通产品使用者和运输服务消费者的需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