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从居民消费角度考虑,未来我国社会经济低碳发展的主要政策思路应该兼顾两头:既要努力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又要积极增强促进减排的有效手段。从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方面来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等政策措施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引导投资向基本民生相关的消费领域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倾斜,应成为决策重点。从促进减排方面来看,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来确保产业部门排放强度的持续降低,以及通过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来引导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均是有效的政策选项。那种打着“落实节能减排指标”的旗号动辄拉闸限电殃及民生的做法显然断不可行。 在国际排放权博弈层面,以消费排放来界定各国的历史责任,从满足居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消费碳排放预算,不失为一种公平合理的国际排放权分配机制。 从本文所揭示的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来看,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居民长期以来低水平的消费排放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不容忽略。在发达国家经历了近百年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发展及其伴生的高水平排放之后,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合理排放诉求理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如果中国重复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高碳发展的老路,这样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可持续的。就这一意义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领域的国际技术与资金合作显然是必要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朱勤,彭希哲,陆志明,等.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等.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4]潘家华,陈迎.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 [5]魏一鸣,刘兰翠,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6]智静,高吉喜.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7]刘晶茹,GlenPPeters,王如松,等.综合生命周期分析在可持续消费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