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每个抵触者每天有效接触的人数是常数λ(称为风险扩散率),当抵触者与不满者有效接触时,会使不满者重新评估其损失程度从而变为抵触者。抵触者获得期望利益补偿变成支持者的数量占支持者总数的比率为常数μ,称为风险消减率。 2.2模型构成 根据假设,每天每个抵触者可以使λs(t)个不满者变为抵触者,因为抵触者数量为Ni(t),故共有λNs(t)i(t)个不满者会变为抵触者,而抵触者变为支持者的人数为μNi(t),所以抵触者人数Ni(t)的实际增加量应该剔除这部分人群,即有:()Ni(t)s(t)Ni(t)dtNdit....(1)化简式(1)得:()i(t)s(t)i(t)dtdit....(2)此刻,不满者人数的实际增加率为:()i(t)s(t)dtdst...(3)其中,负号表示扩散的方向。 3、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路径分析 3.1社会风险扩散曲线在实际条件下的分析 在定义域D..(s,i)s.0,i.0,s.i.1.内,令lim()tsts....,最初不满者的比例为s0,最终不满者的比例为s.,当s时,抵触者数量达到最大为im。某个或某些居民具有抵触情绪并在人群中开始扩散,最终没有控制抵触情绪的扩散,抵触者数量不断扩大,社会风险在人群中全面扩散开来,此时社会风险进入了爆发期,在此种情况下,外界环境的一个小导火索即可引起社会风险的发生,从而造成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导致社会不稳定。这即为社会风险扩散的第1种路径。 抵触情绪开始传染扩散后,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im降低,降低了社会风险扩散的程度,使得居民大部分为不具有传染能力的不满者和支持者,或者使抵触者数量稳定在一个可控范围。这即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的第2种可能路径。若0s,则i减少至零,s单调减少到s.。由于事前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社会风险并没有传染扩散开来。此即为社会风险扩散的第3种可能路径。所以,第3种路径是最优路径,可以通过增加风险消减率μ和减少风险扩散率λ,使得.s0则社会风险不能扩散开来,潜在社会风险不能变为现实,故不可能形成社会冲突。 3.2社会风险扩散路径图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的3种可能路径。事前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为控制社会风险扩散的最优选择,政府由“被动维稳”变为“主动维稳”,社会最终会保持稳定状态。 4、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应对策略 在社会风险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控措施是应对社会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上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降低风险扩散率、提高风险消减率能够实现对社会风险的有效预控。信息不完全、补偿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谣言等是影响降低风险扩散率、提高风险消减率的重要因素。 4.1建立完备的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完备的信息共享机制,努力创造一个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的公开、公正的环境。居民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的响应是社会风险产生和持续的主要肇因,然而缺乏相关的规定和处理方法将导致社会风险的进一步放大。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并导致了环境恶化、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等社会问题,其必然会引起部分民众的利益重置,那些利益诉求的较大分歧者将可能变为首先被社会风险影响的人群,也是社会冲突的原始参与者即“抵触者i0”,随后这些原始参与者通过散布谣言或者信息使周围有利益诉求的居民即“不满者s0”重新评估其自身利益受损情况,从而可能加入抵触者行列,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对于这样的现象,需要设计完备的信息共享机制来化解抵触者与不满者的利益诉求,从而降低风险扩散率,提高风险消减率,进而控制社会风险的初期扩散,实现风险预控。 (1)信息要公开,必要时还应对于重大事务进行公众听证,以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避免潜在冲突群体与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因为信息不完全而产生冲突博弈。特别是,在建设进程中,还应聘请外部机构进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的独立监测与评估,跟踪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对主要指标进行测量,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改进,增强居民信任,提高政府、单位信任度。 (2)构建畅通的利益诉求及解决渠道,及时传播正确消息,减少信息扭曲。如建议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各大政府网站开设居民讨论区以及时查看居民心理动态并予以解答披露正确消息,如若涉及隐私可通过邮箱及电话与相关专业人员沟通,及时满足民众诉求;相应政府办公区也要对上访民众的诉求得到相应解答,并对政府机关人员成立相关监督及激励机制。 (3)加强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于民方面的宣传,减少公众对工程的误解,增加工程的“支持者”。如定期组织民众安全参观重大水利建设的施工过程,详细解答民众存在的不解及疑惑使其安心,并主动解说工程建设后的种种好处,使广大民众认同工程建设的目的对其目前可能造成的问题予以谅解及支持,评出其中优秀代表将其思想传播于众,传递正能量。 4.2建立健全的利益补偿与社会保障机制 (1)利益补偿机制。设计良好的利益补偿机制,一方面在于确定抵触者和支持者等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协调确定合理的补偿水平。让利益相关者参与整个协调、协商过程,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化解各种矛盾,以达到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帕累托最优,保证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公平、合理分享效益的机制。同时,对工程建设导致的利益受损群体及时给予合理的利益补偿,减少群体的不满情绪,使更多个体能够理解并支持工程建设。 (2)社会保障机制。要有效地较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被短暂抛出社会结构之外的群体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只有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跟不上防范社会风险的发生。建立政策、制度及资金保障,如最低收入、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保障机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大多处于农村,农村居民拥有的抗风险能力远远弱于城市居民,工程项目建设会增加居民的风险,引起居民的“不安”。当农民为了水利工程失去土地,加之补偿不充分、又缺乏社会保障机制的情况下,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加入群体性事件的队伍。因此,在相关政策背景下针对农村居民建立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很有必要。 4.3建立完善的风险应急方案 为防止社会风险扩散开来,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建立相应有效的应急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