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同样适合农村水利管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国家办水利与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合作制、股份制、BOT和BT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地方构筑投融资平台,成立水利投资公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支持公益性、准公益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供水、水电等开发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储备土地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融资等。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水利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增加农村集体、个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村水利的投入;根据各地情况,进一步完善劳动积累工制度,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EB/OL].中国新闻网, [2]陈雷.在2011年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ncsl.mwr.gov.cn/, [3]李中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条件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4]石志恒.政府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职能演变[J].商业研究, [5]丁德良.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求实, [6]刘雅静.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郑庆华.新时期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探索[J].山西水利, [8]胡家浩.农村合作经济视野下现代农业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 [9]刘洁,祁春节.我国农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完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10]姚景辉,刘海涛,李丽娟.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 [11]黄海田.江苏水利现代化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