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生态移民过程中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变化分析

时间:2013-10-24 11:37 点击: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宁夏红寺堡2000—2010年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2003—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尚无耕地压

  中图分类号:F301.21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资源日益受到工业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竞争,近几年每年净减少耕地数十万公顷,严重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加之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也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1]。因此,人口与土地、吃饭与建设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已经对人们提出一项迫切的任务--保护耕地资源。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国家层面对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2-5],也有学者对区域层面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6-9]。但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背景下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因此,笔者基于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的粮食安全评价方法,对宁夏红寺堡开发区2000-2010年粮食安全和耕地资源压力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红寺堡开发区概况

  红寺堡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八七"和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依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而成立的,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开发区之一。红寺堡开发区位于宁夏中部,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为1240~1450m,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约40km。属于我国半干旱荒漠草原气候,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为255mm,年平均蒸发量为2050mm,约为降雨量的8倍。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2900~3500h,是全国第二高值中心(仅次于西藏),大于等于10℃的总积温为3936.9℃。最大的灾害是干旱,此外气象灾害还有冰雹、霜冻、寒潮、大风及热干风等,这一自然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10]。由于红寺堡开发区地处半荒漠之中,其周边是宁夏同心、盐池、中宁和灵武4县市所属的半荒漠丘陵区,都是远离县城和中心城市的贫困地区,各种社会服务功能很不健全。新区开发建设之前,境内常住人口近2.5万人,人口密度为14.3人·km-2;目前人口近20万,人口密度约为119.6人·km-2[11]。近几年来,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推进,人口不断增加,这里将成为全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这样一个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的偏远荒漠地带,搬迁安置如此众多的贫困人口,大大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因此,耕地-人口-粮食矛盾日益突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其粮食安全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基于2005年宁夏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采用最小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模型[3-4],对宁夏红寺堡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最小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具体模型如下。

  2.1.1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据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2002)的定义1,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在自给水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此概念给出了保障一定区域食物安全而需保护的耕地数量底线,计算公式如下:

  Smin=β(1)

  式中:Smin为最小耕地面积(hm2),β为粮食自给率(%);Gr为人均粮食需求量(kg);p为粮食单产(kg·hm-2);q为粮食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k为复种指数。

  2.1.2耕地压力指数是指人均所需最小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耕地资源的紧张程度。

  K=Smin/Sa(2)

  式中:K为耕地压力指数;Sa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hm2)。以K=1为临界状态,K可以分为以下3种耕地压力状况。当K=1时,说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等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此时必须防止耕地流失,在提高耕地的物质投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合理引导耕地的用途转移。当K<1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大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可以适度转移耕地用途以保证城镇化、工业化对土地的需求,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保持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当K>1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小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表明耕地承受巨大的压力,需防止出现粮食不安全问题[1]。

  2.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宁夏统计年鉴及宁夏红寺堡开发区经济发展公报等。由于红寺堡开发区自1999年全面开发建设,故研究时段选定为2000-2010年。

  3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变化分析

  3.1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

  2000-2010年间红寺堡耕地面积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2000-2010年11年耕地累计增加量为21272hm2,年均增加量为1933.8hm2。耕地变化可以分成5个阶段:2000-2003年耕地总量逐年增加,年均增加量为4455.7hm2,占研究期内耕地增加总量的84%;2004年耕地快速减少,减少了2575hm2;2005-2006年由于加强耕地保护,耕地有显著增加,年均增幅为8%;2006-2009年耕地面积又开始下降,年均下降723hm2;2009年之后开始上升,至2010年耕地面积为26456hm2。

  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正式批准开工建设红寺堡开发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使大面积的灌区变为耕地,为之后大量的生态移民提供土地保障。2005年耕地面积又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偿政策(还生态林补偿8年,还经济林补偿5年,还草补偿2年)到2005年时已有部分还经济林和还草的地区停止补偿,导致这些地区退耕地返耕[8]。在个别年份耕地减少主要是由于城镇建设和交通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人口持续增长对公共设施用地的需求增加,以及生态退耕所致。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