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试菌株:经栽培品比试验及耐硒试验得到的耐硒能力较强,品质、产量较高的菌株,进行富硒栽培。 栽培料配方:同1.2.1。 各处理Na2SeO3浓度见表4。熟料袋栽,常规管理。 硒回收率(%)=(子实体硒含量×产量)/培养料加硒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鲍鱼菇菌株夏季栽培比较试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供试10个鲍鱼菇菌株均可在山东夏季栽培,其中以鲍鱼菇1号﹑10号表现较好,子实体朵形大,菌柄细短,转化率较高,污染率较低;鲍鱼菇2号虽转化率较高,但菌袋污染率较高,同时菌柄较长,不易大规模推广。 2.2 不同鲍鱼菇品种耐硒能力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相同浓度的含硒培养液对不同鲍鱼菇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不同,除对鲍鱼菇1、3、6号抑制率低于20%外,对其余菌株的抑制率均高于20%,其中对鲍鱼菇1号的抑制率最小,为17.91%,且鲍鱼菇1号的菌丝绝对生长量最高,表明鲍鱼菇1号菌丝生长势比较强,对硒的耐受力较高。结合品比试验选择鲍鱼菇1号菌株进入富硒栽培试验。 2.3 鲍鱼菇富硒栽培 由表4可以看出,培养料中添加Na2SeO3 5~10 mg/kg可提高鲍鱼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但培养基中Na2SeO3浓度达到20 mg/kg时,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又下降。鲍鱼菇子实体含硒量随培养基硒添加剂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随子实体转化率的降低,硒回收率亦降低。处理3子实体鲜品硒含量为0.25 mg/kg,转化率最高,硒回收率也最高,同时该处理子实体锌含量虽低于对照,但高于处理4,而铁、钙含量均高于对照,综合考虑子实体产量、含硒量及其它矿质营养,以处理3即培养基中加 Na2SeO3 10 mg/kg为最佳富硒栽培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鲍鱼菇菌株的栽培特性以及对硒的耐受力不同,在供试的10个鲍鱼菇菌株中,鲍鱼菇1号、10号子实体产量、品质较好且抗杂能力较强;鲍鱼菇1、3、6号在菌丝生长阶段对亚硒酸钠的耐受性较强。 对鲍鱼菇1号进行不同富硒浓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富硒剂,对鲍鱼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含硒量、硒回收率以及钙、铁、锌的含量均有影响。根据GB 13105-91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以硒计)为:粮食≤0.3×10-6,蔬菜≤0.1×10-6,水果≤0.05×10-6。考虑到鲍鱼菇子实体主要以鲜食为主,子实体含硒量不宜太高,同时提高生物转化率增加产量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鲍鱼菇富硒栽培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Na2SeO3 10 mg/kg,料水比为1∶ 1.3,适宜菌株为鲍鱼菇1号,此时子实体鲜品硒含量在0.25 mg/kg左右,大约为蔬菜限量标准的2倍。按照人体硒的需要量标准:膳食硒供给量50~250 μg/d(全血硒0.1~0.4 μg/mL);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400 μg/d(全血硒0.6 μg/mL)[3]。每人每日食用富硒鲍鱼菇子实体200~1 000 g可满足需求,每日食用不超过1 600 g可保证安全。 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富硒剂,不但影响鲍鱼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含硒量,还影响子实体钙、铁、锌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其影响规律以及是否影响子实体其它营养成分的积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谭见安. 中国的医学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14-15. [2] 黄春燕,张柏松,万鲁长,等.食用菌富硒培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81-87. [3] 吴正奇,刘建林.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和富硒食品的相关标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43-46.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4,46(11):57~6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