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国家对民生工程财政支出的逐年提高,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全民对健康认识的全新变革,促使了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器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本领域专业人才紧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在数量、质量两方面都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培养本领域的合格技术人才是成为本行业的当务之急。各高职院校顺应市场人才的需求,纷纷开办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起到了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但人才的培养质仍与市场用人标准有一定的差距[1]。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全面分析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现状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专业如何推进本专业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做法。 1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现状分析 参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的"五个度"对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五个度"即①即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符合度,②提高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③提高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各环节与定位的吻合度,④提高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实践教学基地、图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⑤提高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作为考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内容[2]。经过分析,总结出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差距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缺少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无论是学科教育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是职业教育中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都存在专业师资队伍紧缺的现状。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知识体系跨度较大,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知识密集性的特点[3]。其集机械制造、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临床检验、诊断知识于一体,可谓地道的边缘性学科。如此众多专业知识都集中体现在医疗电子仪器当中,必将对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是本校教师承担,而与临床有关的专业课都是从医院外聘,专业课的专职教师匮乏,更不用说专业教师队伍了。这样,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难免会有问题,教学效果也要大打折扣。目前急需的就是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 1.2缺乏适合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面极为宽广,既包括小型的诊断、监护、治疗类设备,也包大型的检验、影像类设备。但是由于设备本身的复杂性、行业竞争的保密性,与之配套的专业资料大多为简单的用户手册,出版可用的专业教材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知识陈旧、案例设备已从市场退伍,不能满足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1.3医电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投入存在较大的难度 高职教育强调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完善建全的实验、实训教学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然而因医疗设备的价格昂贵,给众多院校的实验、实训基地建全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难度。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依靠医院淘汰、废旧的设备捐赠,因设备的陈旧必将导致实践技能教学的落后,偏离了零距离上岗总旨。二是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学习,此种途径存在学习时间短,大多以参观性教学为主,学生只知其貌,不知其理。 1.4顶岗实习与就业不能对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顶岗实习至关重要,因企业注重自身的经营效益,大都不愿意接受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给本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造成了相当的难度。实习过程的不对口,必将给就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与高职教育中提出的"实习就业一步到位"相背离,不能实现一步到位。 2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 2.1基地培养模式 在此种模式中,通常是院校为主,企为为辅。学校根据市场用人标准独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一定的知识、技能结构对课程的开展进行排序,通常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是由学校2年的教学时间完成,最后1年,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职态度的形成,将其安排到本专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在就业前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2工学结合模式 其是一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按一定时间周期交替进行的模式。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然后到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一段时后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在3年的培养中,进行多次工学交替,最终完成学业。学生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在实习环节进行应用,以便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发现新的问题,实习结束后再次回到学校进行相关学习,以便解决实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订单培养模式 此种模式,是一种企业与不校双向互动,共创多赢的培养模式[4]。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所需人才要求,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联合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教学中企业给予学校师资、实习实训设备及其它方面的支持。当学生毕业后企将其纳收为自身的员工。 3推进医电专业校企合作的措施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面对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在开办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难题,无论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紧缺问题,或是实验实训场所的匮乏问题,或是教学教材内容的陈旧问题,还学生实习就业的不对接问题,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走校企合作之路,是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无论采用哪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只要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就是好模式,但是如何将校企合作做精、做深,均应做好如下几点工作:3.1要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选择合作企业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市场现有医用仪器为案例进行开展的,案例选择的典型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及就业后的发展替力。医用电子仪器的种类众多,层次不穷,如果所选校企合作单位所经营、生产的仪器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必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岗位数目的多少。因此,在选择校企合单位时,理应坚持宁缺勿烂的原则。 3.2校内实训基地仍应完善 实验、实训基地完善,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至关重要,但不能完全依赖企业提供,为了满足校内正常的教学需求,学校可采用如下的建设方法:①小型设备学院采购建设;如:心电图机、监护仪、彩超、部分检验仪器等花费数百万的设备,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主要设备。②其次,对于大型昂贵设备应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如与医院、企业加强合作与联系。 3.3师资培养工作要做实 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比,各有优势,各有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高,其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企业工程师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弱势。因此,切记在校企合作后,出现校内教师主讲理论,企业工程师主攻实践的情况,一定要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取所长,让双方通过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打造一支真正的"双师"队伍。 4结论 面对医疗器械人才紧缺的现状,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要想走出困境,为本领域培养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最佳途径是走校企合作之路,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仍需积极主动与企业加强沟通,不断深化合作深度,着力寻求多赢良好局面,不断完善自我,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好人才输送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素文,蒋志勇,宋美杰.开办高职高专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几点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2,(23):152-153. [2]李和平.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安徽省教育厅,2012. [3]丛茂柠.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4):87. [4]刘宇姝,步晓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研究[J].科技视界,2012,(45):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