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期刊品牌在刊社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当今社会加强品牌建设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航天领域科技期刊来说,如何在众多科技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刊物,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迫在眉睫需要完成的工作。该文结合《中国航天》杂志的具体情况,通过选题策划、团队建设、专业敏感度、严格审校、建设服务体系等5个方面对期刊品牌建设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期刊 品牌建设 品牌创新 策划 我国航天事业从1956创建至今已整整60周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人们最早通过报纸、杂志,后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介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杂志作为众多媒介中的一种,有其优势和劣势。众所周知,杂志一般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报道来吸引读者。但是,航天事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公开报道方面有一定的限制,这就造成了航天杂志内容的局限性。那么如何让一本航天杂志在众多的科技期刊中独树一帜,进而创造出更高的发行量和经济效益,是每一个航天杂志人都要思考的问题。该文结合《中国航天》杂志近两年在品牌建立过程中所做的尝试,浅谈一下航天科技类期刊的品牌创新,供同行参考借鉴。 1 选题策划是期刊品牌的创新灵魂 一本科技期刊,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是办刊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期刊的选题策划如同期刊的灵魂,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航天科技期刊,由于其深奥的专业词汇、高端的技术属性,导致受众面较窄,要想吸引更多的读者,选题策划就成为重中之重。 以《中国航天》为例,从1987年创刊至今,始终把选题策划放在首位。随着近几年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航天事业越来越受到了众多专业及大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为了适应并引导受众对航天信息的现实需求,《中国航天》在选题策划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1 把握形势围绕重大事件及核心人物策划 在每期选题策划时,会根据航天大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航天动态进行跟踪深入报道。例如:2016年是航天事业发展60周年,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和今年的2016年,《中国航天》适时重点推出并报道一些航天业界有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诸如《航天两大集团多种型号装备亮相阅兵式》《海洋二号成果回眸》《“双星”计划十周年》等事件报道,以及《专访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栾恩杰: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止》《孙家栋:北斗导航应用前景广泛》等重量级人物专访,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2 靠近前沿做创新性选题策划 要从靠近科研、靠近前沿、靠近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关注、科研发展以及读者的需求不断调整思路,把选题策划当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开展。航天科技期刊的编辑熟悉负责栏目的关键技术、学科前沿的进展情况、科研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及其研究成果,了解航天体系内相关科研项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甚至能够预见一定时期科研的发展方向。 《中国航天》的编辑常常会密切跟踪中国航天系统前沿课题的最新进展,同时与科研团队负责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常常可以得到创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和科研论文的发表权,例如《月球探测器月夜生存热控技术及展望》《院士分析重型运载火箭研制趋势》《俄质子号、美猎鹰9火箭发射失利综合分析》等,保证了高水平论文在第一时间刊发。 1.3 用国际视角开展选题策划 科技期刊编辑通常视野开阔,接触范围较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目前一些国外著名期刊已将触角伸向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高水平的作者。《中国航天》在紧紧抓住本国作者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作者的合作。与此同时,《中国航天》不断推出一些具有国际视角的文章,如《国外商业航天的发展及启示》《洛马披露货运飞船方案》等,受到了很多航天业内读者的好评,认为这些报道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航天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 团队建设系期刊品牌创新的核心 2.1 团队是品牌创新持续性的保障 团队是科技期刊品牌创新的重要保障。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不倦探索、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航天科技类期刊的发展才能落实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要求“品牌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工作”,才会走出一条发展自我、完善服务、推动创新、运用高新科学技术武装、提高质量和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科技期刊创新之路。这就需要航天科技期刊品牌创新要在团队建设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新的探索。 实践是最鲜活的课堂,人是最有内生动力的元素。必须不断加强品牌创新意识,才能为科技期刊品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航天》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重视团队建设,培养了一支出色的办刊队伍,包括编辑、记者、摄影、图片编辑以及撰稿人等,并且不断强化品牌创新理念,使品牌意识深入人心,逐渐形成了忘我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期刊的品牌建设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品牌创新要从点滴创新抓起 在现实工作中,必须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方能创新无限。《中国航天》编辑部尽可能给予每个岗位的人员以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宽松的创新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团队凝聚力,为维持人员队伍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办刊团队对于航天领域的理解和诠释是品牌创新的基础。每一幅图片调整、每一版面的设计、每一篇文章的编辑都在点滴之间体现出创新,正是这点滴的创新汇集起来,共同成就了《中国航天》的品牌创新。 3 专业敏感度是期刊品牌创新关键 3.1 敏锐的专业敏感度 期刊采编队伍具备专业敏感度是品牌创新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要对前沿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觉,当学科内出现重要关键词和重量级作者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展开调查、组织稿件。如《中国航天》在2015年第12期中,针对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返回式卫星成功40年、北斗导航系统开始新征程,以及当时我国刚刚发射遥感卫星二十八号和二十九号、老挝一号等新闻事件做了深度诠释,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 3.2 创建特色栏目 依托科研优势创建特色栏目是航天科技期刊的品牌支柱。它形成了期刊的亮点,也是吸引作者和读者的磁石。著名编辑家邹韬奋先生就曾经说过,“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航天科技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学科优势、历史传统和作者队伍,应根据已有的条件和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创造自身的特色栏目,争取高水平的稿源。只有办出特色栏目,才能生存和发展,才有影响力。 3.3 适时开辟专栏 期刊栏目应相对固定,但须留出一定版面,可根据热点、发展方向定期进行更新,配备学术水平高、热心学术公益、有影响力的编委,不断创新,使特色栏目日久弥新。《中国航天》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联合开辟了国际航天法律研究专栏,对相关政策和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于国内航天的发展和国际航天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专栏运作几年来,在业内获得良好的反响,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 4 严格审校是期刊品牌创新基础 严抓审稿、编校环节,提升期刊质量审稿与编校质量是航天科技期刊的血肉,是品牌的保证。即使是内容上乘的论文,还要经过编辑仔细认真地加工校对、修改润色,消除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使表达更清楚规范。随着期刊国际化的发展,科技论文要符合EI、SC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期刊的各种评比、评奖也都要求期刊必须有较高的编校质量。 科技期刊的文章均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审稿、主编终审或同行评议等严格的审稿环节。初审不仅要进行形式审查,如稿件的独创性、作者的学历与职称等,还要进行内容审查,如: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等。通过编辑的初审,能将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修改成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引人关注的杰作。 不是所有知名专家的论文都具有高水平,也不是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关键是要慧眼识珠。航天领域年轻人很多,学历普遍比较高,专业素养也很好,《中国航天》刊发了很多青年作者的文章,其学术水平往往都能得到专家们的认可。 过硬的编校质量,要求编辑具备良好的编辑素养、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完善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责任意识、品牌意识,使质量管理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刊发的文章具有创新性、指导性、实用性,代表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 5 建设服务体系是期刊创新保障 航天科技期刊真正做到服务读者、关注科研、占领前沿时,就会拥有良好的口碑,赢得读者的信赖。目前航天类大部分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介绍期刊及编辑部,阐明投稿的流程和要求,发布各期的目录,提供网上检索和浏览,期刊的出版已不再是期刊工作的结束,宣传推广成为品牌期刊越来越重视的工作环节。将各期的目录和优秀论文通过电子邮箱、微信平台等分别推送给广大作者、编委、审稿专家以及投稿人,成为吸引作者,提高影响力、被引频次、知名度以及提升品牌的重要手段。 另外,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期刊的品牌特征,是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网上组稿、审稿、加工、校对、索取,拉近了作者、编辑、读者的距离,加快了编校的进程,缩短了出版周期,拓宽了信息获取的途径,扩大了宣传的手段和力度,增强了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期刊发展的必然。 最后,在办刊宗旨的指导下,还要统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来源、稿件来源以及广告运营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使期刊的运营处于良好状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航天科技类期刊品牌创新的培育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周全的策划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需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常抓不懈,让期刊品质、期刊文化、期刊形象等在读者心中占据强有力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隅人.科技期刊的转企改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167-175. [2] 张伯海.谈期刊品牌[J].出版参考,2003(7):12. [3] 方晓.期刊品牌战略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3):187-188. [4] 王应宽.中国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发展与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3):285-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