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Internet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方便有效地对温室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是目前可控环境农业研究的重点。本章简要说明了柘荣县气象局温室小气候系统的网络架构及数据调用软件的开发,并综述了温室环境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温室小气候系统的设计;数据解析;调用 1 引言 柘荣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县境内峰峦起伏,河床陡峻,地势呈东高西低。山地面积514.8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3.1%,平均海拔600米左右。台风、暴雨、寒潮、霜冻、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尤为常见,属于福建省暴雨中心之一。由气象原因引起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较为严重。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占当地经济总损失的大部分。 为了进一步推进柘荣县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依托石山洋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中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柘荣县气象局应地制宜在示范大棚内建设温室小气候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地温、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浓度等气象要素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同时结合室外的10要素自动气象站的观测,通过内外数据的对比观测,科学分析及时准确发布各类气象为农信息,指导菜农合理追肥、及时浇水和科学通风,为农户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为各类药材、名贵花卉及蔬菜瓜果的生长发育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气象资料,以最佳的生长环境来提高各类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2 系统整体架构 2.1 系统网络结构 MAWS800-GC温室小气候站是监测温室(如农业大棚、农气温室、生态温室等)小气候气象要素的自动气象站。观测的要素有环境温湿度、光量子、日照时数等气象参数,又可根据需求定制其他测量要素,如冠层温度、温室气体、土壤湿度等,测量高度一般不超过2米。通过无线GPRS和有线光缆通讯至对应的监控后台中心,由于该示范大棚距离县气象局较远,所以我们采用无线GPRS方式,将采集到的各个报文数据传输到宁德市气象局外网收集服务器,系统的整体架构如下: 2.2 技术路线 该系统选用的技术路线如下: ⑴系统环境: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 ⑵数据库:Oracle 10g; ⑶数据采集:通过外网或是GPRS网络,将监控到的各类气象要素信息传送至市气象局的数据收集服务器中; ⑷开发语言:系统采集同步程序采用C/S构架,开发语言采用Delphi,服务器端采用B/S架构,开发语言采用ja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