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性别与收入会对“数字鸿沟”产生重要影响 在性别层面或性别数字鸿沟方面,女性使用互联网较少,整体上对技术不感兴趣。第32次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的性别比例为556∶444,与2012年情况基本一致(图2)。近年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稳定。女性拥有和使用电脑及手机的比率低于男性人口所占的比例,上网频率也低于男性,而过去女性劳动力的互联网利用率曾一度高于男性。崛起的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站在提高女性互联网利用率方面显示出了可喜的潜力。女性比男性更热衷于使用社交网站。虽然在社交网站的总体访问量中,女性占比为479%,但是她们浏览了57%的页面,浏览页面的时间也远多于男性,每月花费5小时30分钟,而男性的这一数字为4小时。 图2 网民性别结构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在收入层面或经济数字鸿沟方面,研究和经验表明:贫困群体,不论是个人、社区还是国家,都无法充分使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工具,包括网络和现今更快速、更便利的宽带技术。第32次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和无收入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49%和89%,相比2012年年底有所提升(图3)。移动设备价格的不断走低使得互联网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加快。收入差距的扩大通常源于下述原因:受教育水平低、位于偏远地区而难以使用技术和其他便利设施,以及有时其他一些不利条件阻碍了信息通信技术(ICT)技能的培养。因此,收入只是一个而不是唯一导致数字鸿沟的因素。移动政务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其本身不是一个万全的解决之策。拥有电话或移动电话不同于创立自己的公司或者管理自己的社区,因为后者需要一台联网的电脑才能做到。多渠道提供服务、移动政务以及正确的电子政务战略能够扩大接入,应对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挑战。 图3 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4 地域和年龄也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通信技术普及率和接入速度方面,收入差距与其他数字排斥的衡量参数相似。其中的一个参数便是城乡差距或称之为空间数字鸿沟。世界上大部分贫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地区,世界上大多数农村人口都是贫困人口。在空间数字鸿沟方面,区域视角特别重要。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和市场,电子/移动医疗服务以及电子/移动教育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升级,而且有可能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办法就是增加接入和社区服务,这样能够推动社会各个群体参与制定、设计和提供所需的电子服务。 图4 网民年龄结构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数字鸿沟问题同时也与年龄相关。如今,世界上45%的互联网用户的年龄在25岁以下,这相当于超过10亿的青年人口。然而,仍有20亿潜在的青年用户缺乏互联网接入。考虑到青年人在适应变化方面的灵活性和创新倾向,他们是想要培养长期数字技能的国家政府不可错失的良机。为学校联网以及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工具为学校之间建立网络联系,是培养青年用户的重要途径。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3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总占比为460%,相比2012年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互联网的普及逐渐从青年向中老年扩散,中老年群体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来源(图4)。国际劳工组织警告,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青年人就业危机,因此,基于IT技术的数字融合项目变得越发重要,老年人也能受益于互联网使用培训和接入项目。克服电脑焦虑症、提高对使用电脑益处的认识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总体上,老年人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得医疗信息、节俭用钱、扩大社交网络,并与家人保持联系。老年人是能够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去增进自己的幸福,帮助缩小数字鸿沟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最热衷于在线社交活动。目前,约有72%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而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为40%。但是即便如今青年用户主导着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趋势表明老年人也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群体。 3 缩小“电子政务数字鸿沟”的对策与建议 许多社会现象都能够通过正确的经济模式、政治决策和社会政策加以推进,相似地,在“数字鸿沟”的各个层面,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的传播、密度、使用及应用,在其构造上是社会性的,因为它们经常与社会中现存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交织在一起。事实上,就连技术本身也是社会性的,因为技术由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应用于社会环境而非在真空之中。例如,如果通过缩小“性别数字鸿沟”能缩小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对于决策者来说,可谓是一举两得。要把“数字鸿沟”转化为人类发展的数字红利,必须运用电子政务服务对弱势群体给予直接的和定向的关注,电子政务决策不能片面化或碎片化。“电子政务数字鸿沟”需要通过多个维度才能最好地得到解决。 31 电子政务的设计与整体规划中重视特殊、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 掌握信息通信技术就意味着有教育上的优势,意味着未来就业及收入的前景,意味着社会和公民参与的机会,意味着进一步倡导社会公平。通过出台服务弱势群体的政策,这些优势效用能够倍增。这意味着应该考虑把电子政务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结合起来。电子政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这些电子政务服务融合项目的力度,贯彻到各个层面,最终落实到地方政府服务层面。 32 健全相关配套机制,为公众提供公平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许多因素对于克服数字鸿沟也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充足的资金、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一个全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网络、自由竞争及高效的经济环境、教育、技术转让以及创新模式。在高效的、以面向公众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框架下,基础设施和数字接入这两点至关重要。与之相关的两个问题是宽带网络建设和移动政务的发展。宽带网络建设包括有效使用技术带来的速度和连接优势,并将这些优势运用到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去。移动政务发展有助于增加信息通信技术的获取和有效使用,但不能完全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拥有电话或者移动电话不同于建立自己的公司或者管理自己的社区,因为后二者需要一台联网的电脑。然而,移动政务平台能够推动用户数量的增长和服务提供渠道的多元化。 33 推动新技术应用,解决弱势群体的具体需求与技术难题 弱势群体主要面临三个突出的信息通信技术问题:首先,通过像传统媒体渠道这样的中介能享受信息通信技术的间接益处,这些传统媒体能接入互联网,而弱势群体则不能;其次,社交媒体的崛起,以及在发展趋势上的包容性和更低的技术要求为弱势群体的数字融合打开了新视野;最后,在弱势群体中出现了只使用移动电话的无线网络用户。政府应该关注并着手解决这三个问题,其方法包括:为学校连接互联网并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为学校之间建立网络联系,对青年人参与电子政务至关重要。克服电脑焦虑症对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针对目标群体开发电子学习以及合适的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是关键所在,恰当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对此颇有裨益。一个好的例子就是一种叫“简单电脑”(Simputer)的装置,操作简便,可为文盲所用。对弱势群体开展信息通信技术的教育和培训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对技术进行简单微调颇有助益,包括:给网页图像加上标签以方便读屏软件识别和查询,或者为视觉障碍人士,包括老年人,提供有声验证码等。 就我国而言,“数字鸿沟”的定义不仅限于每100人所拥有的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电话的数量,而关乎获取信息的技能和途径,以及运用信息产生新内容,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期望。要弥合这种“数字鸿沟”,繁荣的经济和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包括对弱势群体给予直接的和定向的关注,要考虑到他们所面临的不利条件以及他们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所能做出的独特贡献。发展以面向公众服务为核心的电子政务能够在推动公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解决这些“数字鸿沟”问题。 参考文献: [1]Modarres, A (2011) Beyond the Digital Divide National Civic Review: 4-7 [2]Olaya, D (2010) Gender and ICT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Forum Geneva Available from http:// wwwituint/ITU-D/ict/papers/2010/PresentationGender-WSISpdf. [3]第32次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R]北京:国家信息中心,2013(6). [4]洪毅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 [5]洪毅中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案例集[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6]杜平中国电子政务十年[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7]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课题组2013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R]北京:中国软件评测中心,2013(11). [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课题组2013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R]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3(10). [9]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R]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2(3). [10]唐斯斯跨越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经贸导刊,2012(8). [11]刘骏,薛伟贤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算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