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有色金属行业 目前,国内大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2010-2012年,这4种金属冶炼产能淘汰累计分别为137万吨、128万吨、213万吨、95万吨。 2008年,国内铜冶炼产能约460万吨,2009年达到520万吨,而2009年精炼铜产量为426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2.5%。2011年,国内竣工投产的精炼铜产能为115万吨,总产能达到710万吨,产能利率降至73%。2012年,国内精炼铜产能接近800万吨,全年产量为582万吨,产能利用率继续下降。 2008年,电解铝已建和在建产能超过1800万吨,当年消费1260万吨。2011年,电解铝产能达2530万吨,约占全球的50%,产能利用率为80%。2012年,铝冶炼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1亿元,同比增长24.9%,全国电解铝产能达2765万吨,产量2027万吨,产能利用率降为72%。 2009-2011年,国内铅冶炼新增产能分别为89万吨、100万吨、77万吨。2011年,国内铅冶炼产能约为560万吨,产量为465万吨。2012年,国内铅冶炼产能约600万吨,产量为46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6.6%。 2009-2011年,国内锌冶炼新增产能分别为66万吨、127万吨、84万吨。2011年,国内锌冶炼产能约为640万吨,产量为522万吨。2012年,国内锌冶炼产能约710万吨,产量为484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8.2%。 2.5多晶硅行业 2005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仅有60吨,下游消费需求高达2700吨,在供求严重失衡的状态下,多晶硅价格开始疯涨。2005年以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仅仅在30美元/千克左右,至2008年已接近500美元/千克。在巨大的利润驱动下,国内多晶硅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大量资本进入多晶硅产业。2006-2011年,多晶硅产量连年翻番,年均增长超过100%。 2009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2.03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7%。2010年,国内多晶硅已形成产能7万吨,而产量仅为4.5万吨,产能利用率在64%左右。其中,硅片硅锭产能利用率为47.8%,晶体硅电池产能利用率40.5%,太阳能薄膜电池产能利用率则仅为20%。2011年,国内多晶硅总产能达13.5万吨,而产量为8.3万吨,产能利用率降至61%。 2012年,国内多晶硅行业产能达到19万吨,而实际产量仅为6.4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33.7%,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2012年进口多晶硅产品8.2万吨,较2011年大幅增长28%。可以看出,国内多晶硅行业仍旧依靠大量进口,多晶硅行业的产能过剩属于典型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不应求,低端产品供过于求,由此造成国内企业大面积停产,企业普遍亏损。全国投产多晶硅的40多家企业中,有近70%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处于停产状态。 3结论 总体来看,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出现经历了一定的阶段,但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产能过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水泥、化工、玻璃、有色金属以及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国家也在加大力度淘汰落后,治理产能过剩,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企业停产,亏损现象依旧严重。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梅,陈鹏.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分析与预警[J].软科学,2013(5). [2]曹建海,江飞涛.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陶忠元,褚丽彦.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及其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1(8). [4]殷保达.产能过剩治理的再思考[J].经济纵横,2012(4). [5]冯梅,孔垂颖.基于VAR模型的钢材出口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5). [6]程欣炜.以淘汰落后产能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