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自贸区及其金融领域试点政策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一)上海自贸区基本情况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FreeTrade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并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①。上海自贸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所选择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试验田,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其中上海自贸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金融市场方面实施了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二)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其实在我国金融领域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1]。在我国十六大提出金融体制改革中就已经明确将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且在去年我国出台政策开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前两个月则正是开发贷款利率下限,就还差开发存款利率我国就彻底放开商业银行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对于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离中国还远。但是在9月底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利率市场化在上海自贸区实现的情况在金融界一片哗然的情况下,也将我国商业银行脱离利率管制之后如何发展的课题提上日程。 二、上海自贸区实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利差逐步缩小,银行利润下降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大难关就是放开存款利率管制,而存款利率管制可以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命根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高达49万亿的低利率存款。一旦实施利率自由化,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就不是根据中国人民人民银行的文件,而是根据市场状况。我国储户现在的储蓄收益率是第一基准利率1.1倍的,这个数字第一时间上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我国这种经济大国更是严重偏低。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国家彻底放开存款利率管制,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出于市场竞争需要,存贷款的利差必然大幅度下降。利差下降对于主要依靠利差盈利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意味着的就是利润下降。同时,利差下降虽然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增加储蓄有所帮助,但是必然导致贷款利率上调,贷款额度减少,传统的贷款业务已经无法满足银行发展下效益需求,急需创新转型,开扩新的业务市场。 (二)竞争方式改变,竞争压力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