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货店的租值耗散 对于百货业态或者购物中心而言,品牌服饰类商品是最主要的经营品类。而一般这类商品的大品牌、好品牌大多来自国外,国外厂家拥有一定的价格决定权,百货业只能接受国外品牌的联营要求,同时对国内小品牌而言,如果百货店采用买断经营的话,将会造成成本激增,因此,百货店和购物中心采取联营制为主的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从这点看,百货店及其相近业态类似于品牌平台类的经营方式,根据双边市场的特点,越多的品牌聚集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消费者则会吸引更多的品牌入驻。由上文分析知道,平台类的零售商具有合成谬误的特点,即从总体市场看,除非消费者的价格搜寻成本等交易成本过高,存在一个个分割的交易平台,否则不可能有大量的交易平台存在,因为大量的交易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浪费,这是百货店租值耗散的最明显体现,即千店一面。而品牌的重复引入及雷同的经营模式所造成的无差异竞争只能使商家依靠以进场费为主的通道费用来维持收益,这也最终推高了零售价格。 (三)电商的租值耗散 相比于传统零售业态,电子商务销售的租值耗散最小或者说是最透明的。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买卖双方聚集在一起,从而促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由于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人们愿意进入或退出市场交易,就可以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进入或退出市场,因此理论上来说,在电商系统进行交易的买家和卖家数量几乎都是无限的。 从商品的定价机制来看,电商由于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同时进行交易,因此市场特征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便利的比价机制使得同样商品出现巨大价格差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由于竞争充分,价格信息得到完整传递,因此电商平台上达成的价格是最接近真实均衡价格的状态。 摆脱对租的依赖并改善商业模式 收取进场费等寻租行为曾经在零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不重视商业经营,对零售商的价值取向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经营能力下降,商品趋同化,零供关系紧张,内部腐败等,最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若要谋求国内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对租的依赖,以商业模式的完善实现内涵式增长,即:通过经营、业态等方面的创新提高销售和经营能力。未来商业模式的变化必将遵循商品价格反应的市场供求范围会越来越广的发展趋势,较高的交易成本形成的区隔市场将逐步消失,价格机制将具有更强的资源配置功能。考虑到各零售商的经营商品不同,盈利模式的差异,我们认为商业零售商长期表现将分化:百货联营模式将面临重大的转型风险,盈利能力将持续承压;超市生鲜商品的价格机制效应有望快速提升,商品的直采比例将从生鲜商品开始逐步增加,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呈现业态分化:大卖场、社区超市、便利店等各种子业态进入差异化阶段;电商则必须依靠供应链的整合,脱离价格战。 参考文献: 1.米尔顿.弗里德曼.价格理论[M].华夏出版社,2011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 4.汤云,龙伟.电子商务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8.6 5.2010年零售百货市场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预测[R],2010.1 6.顾国建.中国连锁超市的通道费研究报告[J],中国商贸,2003-3-19 7.连锁超市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的研究报告[R],201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