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报告,老龄化将是未来几十年间人口结构所面临的最大变化。预计205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总人口的1/4。人口的高度老龄化会给基本养老保险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严重的资金缺口。企业年金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历程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密切相关(谢和均等,2011)。Feldstein(1996)以及Kotlikoff(1998)等认为,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可在解决现收现付制财务危机的同时,有助于雇员合理积累以实现老年消费最优化。
近几年来企业年金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较大问题。牛海和汤建光(2011)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中小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孙国茂(2012)认为,企业年金与美国401(K)计划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现阶段企业年金还不应大规模投资股票类资产。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制度的成功主要来自政府政策的支持(Bliander,1981;Munnell,1982)。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在未来的政策制定需要引以重视。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企业年金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企业年金现状分析
(一)规模相对增长迅速,但绝对规模低
从发展规模来看,2000年企业仅有1.6万家企业设立企业年金,年金规模仅191亿元,到2011年已经有5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年金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但是同主流发达国家相比企业年金的规摸仍然较小。到2011年企业年金规模占GDP的比重仅为0.8%。
(二)覆盖面相对狭窄
从覆盖范围来看,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覆盖职工人数为560万人,到2012年底,全国企业年金覆盖职工数为1765万人。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分别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5.36%和7.04%。在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50%左右。
(三)地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从地区上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企业年金发展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从行业上来看那些经营效益好的垄断性行业以及高技术企业企业年金的速度明显快于一般行业。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来看,国有企业的企业年金发展速度和规模要明显快于民营企业。
(四)企业年金的替代率亟待提升
企业年金替代率是指职工退休后平均每年企业年金收入占退休当年收入的百分比。目前企业年金替代率仅为5%左右,而目前主流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替代率达到了20%到30%之间。此外,经验数据显示,一个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中“三个支柱”的替代率较为合理的比例是4:3:2,那么目前的替代率构成比约为6:1:3,这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很大的差距。
(五)参与人无投资决策权,运营模式不透明
在现行企业年金管理框架下,企业年金计划参与人与发起人将企业年金的投资权交给投资管理机构。事实上,不同年龄层次、教育背景、财富状况的员工的风险和收益偏好存在巨大差异,现有的模式无法满足员工的个性化投资需求。企业年金一般由银行将企业年金归入基金池,由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年金参与人和发起人很难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的相关信息。
三、企业年金发展原因分析
(一)国家缺乏统一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为企业年金设定了一些税收优惠,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个地区的税收优惠幅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对全国性的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二是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各个地区企业年金规模相差较大,从而容易导致区域之间相互福利竞争;三是目前的税收政策仅针对缴费环境,但投资环节和给付环节却很少有相关优惠,这就严重限制了企业年金规模的扩大。
(三)企业员工短期效应的存在
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负债,对企业当前的业绩起负向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愿意多发工资或者奖金来提高雇员现期的收入从而调动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从企业雇员的心态来看,企业年金累计时间长,积累数额庞大,雇员需要等到退休后才能拿到,并且企业年金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雇员对企业年金不太关心更加注重当前实际的收入。
(三)中小企业缺乏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动力
的中小企业的一般特点是生命周期短且经济实力薄弱,这些都会造成中小企业不愿意支付相应的企业年金,再加上现有的五险一金制度缴费比重较高,这势必进一步加重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一般缺少规模的工会组织,雇员没有和企业管理者享有平等的谈判权利,这是进一步导致企业推出企业年金计划的原因。
(四)年金基金投资运作的空间窄、同质性大
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产品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比例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其主要原因是监管层对其投资进行的严格规定。国内的企业年金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养老保险公司作为受托人设计的各种投资产品,另一类具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开发的各种理财产品。这两类产品在资产配置比例、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产品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导致收益率无法满足企业和参保人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