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外汇储备标志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它是债务国偿债能力和国际商业信誉的最终表现。它具有很强的防范风险的作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信誉,稳定汇率预期,保持人们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保持政府对市场的最后干预能力。同时,充足的外汇储备还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内部的均衡。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将会给这个国家的宏观经济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二、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050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约2240亿美元。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实现其保值增值,如何提高其投资效益,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外汇储备会导致福利损失
从2003年至今,将外汇储备每年的增量按名义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其数额都超过了当年GDP的10%。如果外汇储备被投放于中国境内的银行体系或者是金融市场,那么巨额的储备增长将同步增强金融体系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外汇储备被投放于中国境外的金融市场,并未参与到境内资金循环过程中来,因此超过GDP增长的储备增长会绝对地损害国内福利水平。
(二)外汇储备会导致通货膨胀
在中国目前的结售汇制度安排下,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发行货币收购“双顺差”外汇,这会使流通中的人民币不断大量增加,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目前购买顺差外汇已成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外汇占款存量占基础货币存量的比重在不断地上升。在基础货币被迫源源不断地投放收购顺差外汇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流动性必然会呈现加剧上升的趋势,造成物价上涨。近年来中国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通胀局面,与近年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和外汇占款的过快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外汇储备对利率的影响
按照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外汇储备会通过货币供应量对利率产生影响。在固定汇率制下,当外币流入时,中央银行为保证汇率稳定,就会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投放人民币,根据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相互作用机制可知,货币供应量会大大增加,即货币供给曲线M向右移动。在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不发生变化的假设前提下,利率会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下降。在浮动汇率制下,当外币流人时,本币升值,这时会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直接影响,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而对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四)外汇储备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使国家蒙受损失
近几年来中国将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重点放在美国,并将约2/3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各类证券,完全违背了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原则。所以,当美国次债危机及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中国外汇储备便遭受到了极大的风险和损失。
三、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分析
(一)外汇储备投资要由“风险规避型”向“风险偏好型”转换
外汇储备的投资模式是采取保守型还是积极型,要将外汇储备投资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鉴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国家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建立市场主导的积极型投资模式,由“风险规避型”逐步向“风险偏好型”转换,即不仅要注重储备的安全性,还应该重视储备的盈利性。在这种投资模式下,国家应将外汇储备按照汇率管理功能和投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层次管理。应将外汇储备分成两部分:一是由中央银行保留一部分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二是由外汇储备投资机构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
(二)在结构上要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
为了减少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风险,中国有必要从长期角度审视资产配置,尤其是货币和资产种类的多元化,中国应该将中长期投资的外汇储备转向非美元资产(欧元、英磅、日元等),并且进行分散化投资,以确保未来的投资决策对风险和回报给予充分的考虑,真正实现外汇储备对外投资的合理化、多元化和效益化。可以考虑购买其他西方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债和企业债券,实现债权多元化。
(三)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社会保障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