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工业化内涵中强调经济效益好,首要的要求便是经济结构好,所谓经济结构好,就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文章采用SPSS分析软件绘制折线图对比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例,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平衡性,继而采用弹性分析法进一步了解各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结构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马鞍山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弹性分析 1产业结构的内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是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中观上的概念。”[ZW(]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ZW)]一般认为,产业结构专指各产业间的比例结构。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划分方法很多,1985年,我国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决定在我国采用三次产业划分办法,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的范围很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尽管对产业划分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其研究对象都是探讨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本研究为了服从于分析的目的,采用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2马鞍山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参考《安徽省统计年鉴》和《马鞍山市统计年鉴》,采用SPSS分析软件绘制折线图,对比近10年的马鞍山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比例,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由折线图可以看出,马鞍山经济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47∶648∶31比例到2014年58∶623∶319的比例,基本维持比例结构不变,由此看出,马鞍山以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10年来没有得到优化调整,而从各产业内部发展来看,第一产业在2011年增长率达到13491%,然而由于基数小,仍然是三产中比例最小,发展最慢的产业;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从2005年24069亿元产值发展到2014年83112亿元产值,产业内工业与建筑业的比例一直维持9∶1,不管是从产业内还是产业间,数据都体现了马鞍山经济过度依赖工业的特征;第三产业稳步增长。三产就业结构从2005年的303∶399∶298的比例到2014年的314∶308∶378的比例基本稳定,然而对比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类型就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表现在农业与工业的矛盾,突显农业就业人口过多产值太低,工业产值比例过高而对就业人口的带动力不足。 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需求的变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历年数据看出,马鞍山市产业结构比例顺序非常特例,与发达省市的产业“三二一”结构差异很大,历年以钢铁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比重都在60%以上,说明虽然马鞍山市是工业强市,但以钢兴市,并且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单一,不是新型工业化的合理结构,形成了一个以钢铁为主的工业产业能够左右一个工业城市经济命脉的状况,不言而喻,其风险是很大的;另外,与农业省市比较也差异很大,历年第一产业比重都在10%以下,作为有农业传统的马鞍山来说,现代化农业发展滞后。就业结构也不尽如人意,第一产业就业人员过多,却缺乏效率,更无从谈及农业创新;第二产业缺乏创新动力,就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对就业拉动不足,这也成为工业企业沉重的负担;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总量不足,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缺乏。 3安徽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新型工业化内涵中强调经济效益好,首要的要求便是经济结构好,所谓经济结构好,就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从上文的产业结构图1和就业结构图2可以对比看出他们的总量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各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面将借助“就业弹性”[ZW(]就业弹性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所谓就业弹性,就是经济增长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增长变化的百分点。在同样经济增长速度下,就业弹性越大,吸纳的就业人数越多,反之则越少。[ZW)]的概念来具体进行研究。对这个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对三产经济发展中的就业吸纳能力做更为精确、真实的比较。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