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碳产业对美国的转移趋势 图4中国对美国高碳产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图4反映的是我国对美国各高碳行业净出口消费指数的变化趋势。可发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在经历平稳发展之后,自2002年起有明显的上升,说明美国近年来有向我国转移这两个产业的趋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净出口消费指数自2000年后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而其他高碳产业净出口消费指数在经历波动式发展后,2006年后有下降的趋势,其中下降明显的是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说明美国并未向我国转移这些产业。相反,相对中国而言,美国这些产业的优势在增强。总体来看,美国向我国转移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三个高碳行业。 (二)我国高碳产业对德国的转移趋势 从图5我们可以观察,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外,其他高碳产业对德国的净出口消费指数均在经历2002年之前的下降阶段后,开始上升。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净出口消费指数上升最快。说明近期德国向我国转移该产业的趋势明显。总体上来看,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非金属矿采选业外,其他高碳产业均有从德国向我国转移的趋势,且这种转移也是从近几年开始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首先,本文沿用Low 和 Yeats(1992)研究方法,探测我国高碳产品贸易额、流向以及贸易模式,勾勒出我国与世界以及目标国家高碳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我国高碳产品贸易总量不断增加且近年来高碳产品在我国总出口中的比重有上升趋势,说明高碳产品有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的趋势;美德两国作为我国高碳产品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在逐步削弱。除美国外,我国对德国高碳产品的出口有减弱的趋势;我国高碳产品的出口与进口比率近年来上升明显,高碳产品贸易模式的改变,说明我国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高碳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增强。 其次,本文测算了各高碳行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美德两国向我国转移了部分高碳产业,其中较为明显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矿采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且这种转移都是从近几年开始的;同时我国也向其他国家转移了部分高碳产业。例如,我国向美国转移了有色金属矿采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向德国转移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高碳产业的转移是相互的,我国并没有成为美德两国所有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因此欧盟和美国因担心碳减排政策差异出现的碳泄漏而对来自于执行相对宽松气候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的做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同时,也发现我国并没有因为较低的环境标准而使得高碳产业整体优势提高,因此通过降低环境标准而获得比较优势的做法不可取。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部分高碳产业有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的趋势,因此我国要重视贸易与气候目标的协调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资源约束背景下,要适时制定合理的“碳税”、“能源税”等环境规制措施促进我国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京燕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财贸经济,2008(5):97-102 [2]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2排放[J]经济研究,2010(1):15-21 [3]陆菁环境规制与国际贸易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77-82 [4]王海鹏对外贸易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7):3-8 [5]朱启荣中国出口贸易中的CO2排放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55-63 [6]Ahmed N,AWyckoff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Goods[R]OECD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Working Paper,2003 :15 [7]Low P,Yeats ADo dirty industries migrate?[R]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1992:159 [8]Mongelli,I,Tassielli,G,Notarnicola,BGlobal Warming Agreements,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ergy/Carbon Embodiments: An Input-output Approach to the Italian Case[J]Energy Policy,2006(34): 88-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