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推进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能源合作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1-05-11 09:25 点击:
[摘要]与俄罗斯地缘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双边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乌克兰危机下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转向东方,俄远东地区有望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黑龙江省作为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在

  [摘要]与俄罗斯地缘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双边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乌克兰危机”下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转向东方,俄远东地区有望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黑龙江省作为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在对俄能源合作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提出增进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交流互信;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俄能源合作,扩大能源合作领域,加强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巡护保养,确保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能源合作;黑龙江;远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9-0046-03

  一、中俄能源合作概况

  在石油领域,早在1994年,俄罗斯石油企业就向中方提出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东北地区石油管道的建议;2002年,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石油运输公司和中石油公司敲定修建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但受到内外部多方因素影响,中俄安大线工程最终搁浅;2009年4月,与俄罗斯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通过管道俄每年对华输送1500万吨原油,为期20年;2013年6月,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俄向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未来自俄罗斯石油进口原油量将达4610万吨/年,这份增供合同是原油贸易最大单笔合同。

  在天然气领域,2011年5月,中俄两国副总理在莫斯科举行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七次会晤,双方签署了天然气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2013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能源委员会主席会晤上,中俄双方达成扩大原油贸易的重要共识,确认通过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2014年5月21日,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向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

  二、新形势下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契机

  (一)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油气资源需求量迅速增长,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石油产量为2081亿吨,石油消耗量为5074亿吨,同比增长38%,占全球总消耗量的121%,仅次于美国,列居世界第二位;每年天然气产量为1171亿立方米,消耗量1616亿立方米,占全球总消耗量的48%,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位列世界第三位。此外,原油进口量呈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2013年原油进口量继续增长,达282亿吨,同比增长4%。油气产量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消耗量,确保能源需求需长期依赖进口。

  俄罗斯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根据BP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俄罗斯石油储量为12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5%,石油产量5314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9%,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列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为313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总储量的168%,天然气产量6048亿立方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79%,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位。未来20年内,俄罗斯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做到油气产量增长大于油气消费增长的国家之一。自2000 年以来,俄罗斯逐步确立了以能源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俄政府将能源等自然资源出口视作经济复苏的法宝,并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在俄自然资源出口中,原油、天然气及其相关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

  经济巨轮持续航行,仍迫切需要更多稳定的石油供给;要想摆脱雾霾笼罩的环境噩梦,也需要巨量的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开始寻求更稳定的能源供应国和更安全的运输方式。中俄两国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且都毗邻太平洋,无论是陆运、海运、空运还是管道运输,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边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二) “乌克兰危机”下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转向东方

  俄罗斯是欧盟主要的能源供应商之一,2013年俄对欧出口石油17亿吨,出口天然气139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9%,出口的天然气大部分需通过乌克兰的管道运输至欧盟。“乌克兰危机”下,俄欧能源合作陷入尴尬境地,双方在合作开发、基础设施、运输等方面风险激增。欧盟已出台政策降低主要工业化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美国也有计划向欧洲提供天然气支持,页岩革命使美欧等国看到了获取天然气资源的新渠道,增强了摆脱俄罗斯能源垄断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一方面通过能源外交、能源金融等手段稳定西方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亚太市场。2014年初公布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中提出,占领亚太等新兴能源市场,并且巩固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对俄罗斯意义重大。该草案预测到2034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量将占俄罗斯能源出口总量的23%;俄罗斯还计划在2034年将国内生产的32%的原油和31%的天然气出口至亚太地区。“乌克兰危机”虽然导致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环境的恶化,但使其更坚定了开拓亚太能源市场的决心。 俄罗斯能源战略重心由“西方”转向“东方”,这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 远东地区有望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年来,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幅均高于全俄平均水平,且该地区能源储备丰富,交通运输便利。2012年普京第三次担任总统后,提出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并先后成立了直接由总统负责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国家发展公司”和“远东地方发展部”,其“面向东方”的意愿未曾改变。普京曾呼吁“让俄罗斯经济之帆乘上风”,意在强调远东地区发展与的经贸合作。在此背景下,远东地区有望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能源合作的优势

  俄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储备,俄罗斯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富集于此。能源产业是俄远东地区的支柱产业,在俄远东联邦区100强企业中,远东能源公司、雅库茨克能源公司、东方石油运输公司等能源企业分列前十位。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黑龙江省和俄罗斯有长达2981公里的边境线,同俄罗斯5个州接壤,拥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对俄边境口岸15个,与俄合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我国从俄罗斯东部地区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大部分通过黑龙江省运往全国各地。现已开通的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漠河县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约1000公里,途径黑龙江大庆、漠河两个重要城市,其中大庆拥有比较完善的能源基础(炼油厂等能源衍生产业)设施,在能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实力雄厚,这为黑龙江省开展对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四、黑龙江与俄远东地区能源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 远东地区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中俄能源合作中,除生产环节外,能源运输也十分重要。据统计,俄罗斯50%以上的干线石油管道的使用年限已近30年(正常标准是30年),而15%正在运营的干线天然气管道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近年来,俄罗斯向我国出口的原油量未达到协议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俄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严重阻碍了两地区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