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小浪底景区的旅游发展条件,运用SWOT分析法,从知名度、产业链、基础设施、区位等方面分析其优势;从体制、空间、产品等方面分析其劣势;从发展战略、区域辐射等方面分析其机遇;从竞争态势分析其威胁,从而为小浪底景区旅游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浪底;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230-02 小浪底景区位于三门峡、洛阳和济源的交界地带,总面积1 262平方公里。景区由三门峡大坝、小浪底大坝、八里峡和荆紫山共4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段的中心位置[1]。小浪底景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与临近区域的旅游接待量相比,其市场潜能并未得到充分挖掘,旅游业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平。为了发挥小浪底景区的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纵深发展,笔者通过SWOT分析法对小浪底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旨在为该景区以及景区所处的辖区旅游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一、小浪底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设施 在小浪底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周边的乡镇承担了一定的服务功能,分别建立起商店、饭店、菜场及其他服务场所。除此之外,小浪底景区有歌舞厅、美容院、温泉等多种形式的休闲设施,并拥有四星级宾馆三个,这些服务设施不但能够承担大型团队以及中小型团队的接待任务,而且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晚间娱乐活动需求。 (二)景区接待容量 小浪底景区的主要活动空间是以小浪底坝区和西霞院坝区为两极、以两坝之间3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为轴而圈定的。该区域内的主要旅游产品包括观光、休闲和度假产品。虽然上述三种旅游产品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受资源特色和旅游环境的制约,目前有意愿在景区住宿的旅游者只占到小浪底旅游接待总量的一小部分,因此,导致大量床位空置,住宿行业经营亏损,继而造成从业人员流动性加剧、服务意识淡薄、宾馆硬件设施环比投入率下滑等现象。为了避免恶性循环的加剧,必须采取措施延长旅游者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尤其是要为旅游者住宿创造条件。 (三)景区氛围 目前小浪底景区的绿化主要局限于坝体周边,沿河两岸缺乏植被造景,观赏性相对较差,与此同时,已完成绿化的区域侧重于生态功能建设,没有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园林观赏功能的有机结合,这一现状有饽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造成旅游者视觉污染的同时,降低了旅游者对景区的形象认知,不利于旅游者为景区进行口碑宣传。 二、小浪底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知名度高 小浪底工程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显著的社会效益、宏伟的工程规模、复杂的技术课题和国际化的建设管理模式,被称作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自开工以来,小浪底得到了各级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洛阳、孟津、济源甚至山西省境内的城市都在借小浪底的招牌发展旅游业[1]。显而易见,高知名度有助于降低小浪底景区的形象推广成本,缩短品牌建设周期。因此,知名度是小浪底景区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之一。 2.旅游产业链完善 小浪底景区在施工期间便吸引了大量旅游者,从而自发形成一个遍及国内各地域、各行业的潜在客源群体。在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后期,其景观建设与生态建设实现了同步推进,使得坝后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高品位旅游观光产品得到了旅游市场的普遍认可。 小浪底景区现有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接待设施齐备,形成了包括小浪底宾馆、洛阳小浪底大厦、洛阳小浪底国际旅行社以及郑州小浪底大酒店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3.基础设施齐全 小浪底景区毗邻焦枝铁路、太澳高速、207国道、陇海线以及连霍高速,形成两纵三横五条大动脉,因此外围交通十分便捷。 另外,能够实现与小浪底景区直接贯通的近郊道路有五条:第一条是从景区西北方向的王屋山进入,第二条是从东北方向的济源进入,第三条由东南方向的会盟进入,第四条由东侧的207国道经过洛阳市吉利区进入,第五条由位于南侧的孟津县进入景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况大大提高了近程、中程以及远程客流的可进入性。 4.区位优势明显 小浪底景区地处郑州—开封—洛阳和黄河“三点一线”黄金旅游带上,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可以通过差异性规划策略,重点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这样就可以实现区域内的客源分流,即将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从郑州、焦作、登封、开封、三门峡等热点旅游目的地吸引到小浪底景区。 (二)劣势 1.体制约束 由于受到利益分割等因素的影响,小浪底的旅游业呈现多重领导态势,因此导致市场形象模糊,无法满足旅游者的所有合理需求。由此可见,小浪底景区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修订管理体系,实现关联组织间的有效合作,尽快培育小浪底旅游业的增长极,从而带动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 2.开发区域有限 小浪底景区主要由大坝、外方营地、马粪滩、黄河河道和西霞院大坝五大单元组成,可供开发的陆地空间相对狭小。830亩坝后保护区内,已经建起黄河大观、雕塑广场、花架长廊、纪念碑、浪花茶苑、瀑布、工程文化区、九曲桥等建筑和景观[1],建设密度和容积率偏高,导致后续开发的难度大大增加。 3.旅游产品单一 小浪底景区主要的旅游产品类型是观光游览,如黄河山峡的自然风光游览、水利工程设施的观赏游览等,而商务旅游、休闲度假、节庆娱乐、养生保健、科学考察等类型的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对薄弱,提升的空间很大,因此应重视对上述诸项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只有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和精品化,才能实现小浪底景区的长远发展目标。 (三)机遇 1.河南省旅游发展战略支持 河南省的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快速提升黄金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相关区域旅游景点的发展[2],最终达到增强河南省旅游业综合实力这一宏伟目标。该战略中特别指出要将小浪底景区列入河南省重点培育的十八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中,这为小浪底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成为小浪底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2.郑州、洛阳、济源地区的辐射 郑州、洛阳和济源是河南省的主要城市,具有人均收入高、消费能力强等特点,是小浪底景区的主要客源地。另外,小浪底景区位居洛阳和济源的交界处,这两个城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小浪底景区可以与周边景区进行捆绑营销,借助洛阳和济源的旅游知名度提升小浪底景区的市场认可度。 3.中原城市群形成 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九个省辖市,是河南省委、省政府面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所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战略。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大、经济较发达,具有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小浪底景区交通状况良好、市场知名度高,有望成为中原城市群旅游消费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四)挑战 小浪底景区的旅游资源缺乏独特性,其资源特色难以与国内同类的优质资源相媲美,这必然加大小浪底景区对中远程市场的开发难度,与此同时,小浪底景区在开发近程市场的过程中,同样会因为资源特色的局限导致竞争激烈。因此,小浪底景区应该积极制定长远策略,通过区域联合[3],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三、结语 小浪底景区旅游业大发展的实现,必须以行政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的有效合作为前提。双方要在全面掌握旅游资源布局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小浪底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抓住外部机遇,合理规避内部劣势并减少外部威胁的阻碍,通过加大软硬件环境的投入力度,升级或组合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小浪底景区的旅游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占有率,最终实现区域旅游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小浪底景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R].2004. [2] 赵黎明.旅游景区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进福,黄福才.景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