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部因素 1.2.1中职生学业素质相对偏差 中职生相对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差,甚至有的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如学生上课经常睡觉”、“ 学生经常欠交作业”、“ 学生上课经常玩手机或其他游戏”、“ 学生经常上课随意说话”、“学生经常逃课”。一些学生陷入“越不学越学不会,越不会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怪圈里,学生的成绩越不好,越得不到老师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破罐子破摔,任其发展,在思想上放松,在行为上放纵。 1.2.2存在不良情绪 中职生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心理年龄,从入学时候起,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心理冲突、心理困扰比较多。他们的自我调解能力有限,情绪波动较大。(1)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闹情绪。很大一部分因为中学时候学习不好,后来就不得不来到中职学校继续学业,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意,有的情绪低落,有的情绪反常。(2)学业不如意闹情绪。由于底子差,基础知识薄弱,来到中职学校后,学习仍然落后,甚至有的压根就听不懂,出现烦躁情绪。总之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极易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出现厌学心理。 2消除中职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中职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来自于方方面面,既有中职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外部的因素,当然多为内外综合因素所致。中职生的厌学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消除中职生的厌学心理问题可谓迫在眉睫。 2.1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讲至关重要,起着基础教育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使中职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孩子,子女潜意识里都会模仿家长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个性习惯等等。很多研究显示,父母的道德修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改进教育方式,努力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够有效消除中职生的厌学心理。 2.2完善学校教育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是中职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他们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中职教育由于长期不被社会所看重,往往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他们道德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错误地把中职生概括为“学习差、品德差”,种种原因导致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相信自己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将来也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份子。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厌学情绪。 2.3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目标一致的综合性网络 据统计,在现代的关于中职生厌学心理的成因研究中形成的共识中,几乎都提到了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虽然在中职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始终被认为是学生受教育的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与学生相关联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绝不比学校教育弱,它们也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目标一致的综合性德育网络,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配合,建立健全的德育网络体系,齐抓共管,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环境,转变中职生的偏差行为,减少中职生厌学心理的发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杨军.中职生厌学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08. [2] 赵忠喜.职校生庆学的动因分析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 [3] 刘翠霞.高职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 姜文国.学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