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则不只是适用于自然、人类,同样的也适用于以社会为依托,孕育于新文明发展推动下的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就业。所以在当下就业洪潮中稳稳立足,寻得栖息之地,俨然已不仅是待业者个人所关心的问题,各大高校对其的关注力度亦在与日俱增。据悉,众多高校已纷纷引入“精细化”职业指导管理模式,试图为大学生就业添一份助力。本文通过对“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家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探究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 精细化 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群体作为一种就业人潮类型,亦具有其代表性的优势,即现有的理论知识。但职场认知与经验不足,所以高校有责任及义务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就业指导,但采用何种方式加以引导,各大高校各显千秋,但作为其中一种的“精细化”就业指导模式,是否真的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仍需借助大学生最终的就业状况加以深入探究。 1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概况 1.1高校“三分”精细化就业指导 在国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之间的交接越来越繁密,伴随着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代表一个国家精神文化前沿力量的各大高校来说,如何更准确地掌握就业环境、更快地向本校学生传达就业信息、更好地为本校学生考虑就业方向,已成为高校“精细化”就业指导中的重要目的。所以各大高校普遍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了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的“精细化”就业指导。因人而异的区分开来,既避免了就业的“一窝蜂”“冷门”,又结合了高校学生自身的能力,及各自的选择加以正确导向,是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精细化”就业指导管理方式,力求为高校大学生取得利益最大化。 1.2“精细化”职业指导者素质要求 各大高校师资力量与教学经费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水平与能力。一些高校的职业指导者,凭借其具有感知最新就业信息的敏锐能力,并及时对就业信息的真伪加以判断,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加以正确引导;对大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对其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加强其心理抗压能力,为大学生增强就业心理素质;以人为本,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兴趣、能力加以强化及引导,为大学生择最优的就业途径;深化职业指导内容,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职场信息,进一步弥补其在该层面上的不足。如上“精细化”就业指导的高校,不仅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也需要相关的教学经费。然而,并非所有高校都可以做到真正的“精细化”就业指导管理,鱼目混珠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此,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仍然存在着不少的纰漏。 1.3大学生能力优劣参半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最强大的新生力量,有着属于这个群体最显著的就业优势,即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理解力以及分析力、对工作的热情、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个人素质。但一分为二来看,大学生在能力上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势态,“惰性”仍然是不少大学生的日常表态。 2高校加强“精细化”职业指导管理分析 “精细化”职业指导必然要有所加强,方能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而“精细化”职业指导必然要制定一套更为严密的体制,方能将其功效发挥到最大极致。秉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全面就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精细化”的核心关键。所以,高校职业指导便是要为大学生规划出一条就业捷径。 3“精细化”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意义 (1)“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的了解就业环境,对自己的能力加以审视从而正确而快速的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是极具深远意义的。“精细化”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的态度,“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其表层的含义,对大学生也具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 (2)“精细化”的职业指导要求指导教师对高校生加以职业礼仪的普及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中养成良好的职场素养,从而提高自身职场竞争能力。 (3)一些职场的处理手段可以帮助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好被上司赏识,所以这成为职业指导者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初步掌握一些交际能力,使大学生初入职场时不至于慌了阵脚,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在面临职场困难时养成良好的积极心态。 4“精细化”职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精细化”职业指导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便是提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信息的传达、就业方向的审度,使大学生预先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规划,及时调整自身以适应未来就业环境的变化,从而在职场竞争中不受其乱,有所作为。但是,“精细化”职业指导对大学生有着积极影响的同时,自然也存在一些弊端。若高校“精细化”水平不足,更可能对当今及未来的就业大方向产生误读,从而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使大学生对职场产生一定程度的逆向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职业指导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就业,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同时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定位、提高就业能力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但仍需加强“精细化”职业指导力度。 参考文献 [1] 华丽.论精细化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意义及价值[J].文学教育(中),2011(1). [2] 李怀民.完善制度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3] 马领弟,高峰.高校学生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