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具有选择性的。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一般是比较性的问题、探索性的问题、拓展性的问题、创造性的问题和小组自行拟订的问题等几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 内容选择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在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并被公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但笔者认为并不是在任何教学条件下,任何的学习任务都适合合作学习。语文合作阅读内容的确定应围绕新课程、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和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等几方面都获得发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比较性的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对以前掌握的基本知识有效综合,深入理解文章。爱因斯坦说过,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现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选择有比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从而获得知识。这种比较性的问题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评价性、欣赏性的。这类问题需要小组所有成员在分工以后,每个人都在课下搜集大量材料,通过整合、比较、分析,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 有时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如李清照前期后期的作品风格比较;有时是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苏教版必修一),就可以给学生补充上《后赤壁赋》作一个对比阅读;有时是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如学习的柳永的《雨霖铃》(苏教版必修四),就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必修一)、杜甫的《登高》(必修三)让学生将这些诗词中描述“秋天”的句子进行比较,品味作者们不同的描写技巧和表达的不同情感,进一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在毛主席的笔下秋天是“万类上天竞自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种比较性分析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形成立体发散性思维并处于积极探求创造的状态中,有利于增强学生敏锐的思辨能力和洞察力,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2.探索性的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做出某种有价值的发现和预测。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它蕴含着许多潜在的价值,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承载这些意义与价值的学习内容,这些价值也等待学生去发现。 如学习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苏教版必修四),有小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琵琶女才艺高超,会依据情境和心情演奏曲子,那她出现时的第一支曲子该是何种旋律呢?有同学说热闹,有的则认为凄凉,还有的认为感伤。我没有立即给出评价,而是趁势吊起了他们的胃口,请学生们恢复当时的画面,情景再现,然后换位思考,自己扮演“琵琶女”设身处地的从琵琶女的角度出发,再回答这一问题,让他们带着这种有多种可能的问题去探究文本。 再如学习《祝福》(苏教版必修二),我要求各小组从众多疑难中筛选出自己组认为最有价值最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有小组问:“祥林嫂没有文化,怎么会提出‘魂灵的有无’这样深奥的问题来呢”一组解疑:我认为是她自发思考的结果,不是自觉行为。我们通过分析祥林嫂的遭遇会发现,她在捐了门槛后并没有赎罪,这使她百思不得其解,她对鬼神的深信不疑也变得“疑惑”了。在万般无奈中,她只对有见识的“我”还抱有一线希望。“我”是她最后的希望与寄托,是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二组解疑:这是作者的精心构思。小说提出全文的核心问题——“祥林嫂的‘疑惑’是怎样产生的呢?”后,接着就探寻疑惑产生的原因,这正是小说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独到构思之处。祥林嫂走向死亡的过程正是她疑惑不断加深加重,思索不断加深不断清晰的过程。
类似的“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已有的理解会自愿深入其中并做出某种有价值的发现和合理的推测,不但调动了学生对文章内容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