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功能的困境 当前农村社会处于转型的过程中,但是农村的现代化是必然趋势。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理性化、现代化的思维模式,需要有与现代化社会相契合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生存技能,需要现代化的公民素质,这些都需要教育来完成。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带来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农村学生在家庭进行大量教育投资的情况下进入高校学习,毕业以后却找不到就业岗位,不能获得相应的教育回报,这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迅速蔓延。在很多农民看来,教育投资越多,有可能给家庭带来的损失越多。在经济理性的驱使下,很多农民不愿意让子女读更多的书,他们宁可让子女辍学以后打工挣钱,也不愿意再花钱送他们去接受培训学习技能。打工挣钱对农村家庭来说更实际,这也冲击了农村家庭对子女离校后学习、培训的观念。对教育的失望使很多农村家庭不太希望孩子离开学校以后再去培训、学习,不再希望进行没有回报的教育投资。 除此之外,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内容大多是以城市为模板的,按照一种现代化的知识体系来进行传授,对广大的农村社会来说,有一种“嵌入性”的特征。[2]这种教育是为“离农”服务的,与农村生活实际相差很远,与城市需要、城市生活高度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居民感觉在农村生活,学习与不学习差距不大,继续学习、培训并非很有必要。 五、结论与思考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依赖于人的知识更新与公民素质的提高,而这些要靠教育来完成。在现阶段,农村人口文化水平需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教育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使得适合农村青年的学习、培训项目非常少;政府财力的有限,使得农村青年培训的成本比较高。目前,大部分农村居民仍沿着传统的路径生活,在农业生产之余,凭借体力在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非农部门谋生;而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农村青年对继续培训学习的动力。学习、培训内容的“离农”倾向,使得以现代化知识为模版的学习、培训也缺乏一定的发展空间。 从农村发展的需要来看,要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口素质与技能水平是农村发展的基础。现在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如何推进农村发展战略,改革农村教育、培训的现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志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年价值观变迁的特点[J].青年探索,2009(5). [2]张红霞,方冠群.论转型期农村教育的困境[J].继续教育研究,2012(3). [3]熊太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08(19). [4]黄羽新.论农村文化的反向认同及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5]苗培周,赵冬云.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成人教育: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3).第3卷 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