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将内心听觉予以客观记录 从人们传统的认知观来看,内心听觉更像是一种感受,颇有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似乎难以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和形容。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越是难以表述的感觉性内容越具有遗忘性的特点,越应该对其进行详尽的记录,来弥补这种容易遗忘和模糊不清的弊端。关于内心感觉的文字记录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而且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高校钢琴教师进行充分尝试。具体来说,可以和钢琴音乐鉴赏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欣赏完某一位大师的演奏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欣赏感受,阐述自己对演奏的认识,字数多少、文字表述质量并不做太高的要求,而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如果这种文字记录能够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中,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每过一段时间,都可以拿出之前的记录,将当前的感受与之相比较,在比较中获得丰富和提高。 4.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钢琴大师霍洛维茨曾经说过,在他看来,钢琴演奏更像是一个绘画的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进行描摹。这道出了钢琴演奏的关键所在。其所描述的“绘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想象和联想的过程。演奏者根据乐谱上的提示和对作品的分析,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音乐形象,在内心听觉能力的帮助下,会自觉选用最合适的方式将这个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如舒曼的《梦幻曲》,作为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一首,其主要表现的是孩子们幻想的意境。这首曲子主题非常简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轻盈缥缈的梦幻世界。其实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已经从个人的体验出发,对其进行了想象,然后再把这种想象表现出来。所以说,想象能力越强,内心听觉就越丰富,能够在内心听觉的引导下获得相对完美的演绎。 5.培养多元的内心听觉感受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地点的演奏,所形成的演奏风格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内心听觉的概念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多元的内心审美感受。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过舞台演奏的经历,那么其就不具备舞台演奏内心听觉能力,自然也就不能在舞台演奏中获得内心听觉能力的帮助。所以说这种多元化内心听觉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聆听多种风格的作品。钢琴艺术发展到今天,可谓丰富多彩,风格迥异。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能够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获得更加多元的听觉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将其有机利用,为个人风格的形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是多种场合的演奏。长期以来,琴房都是高校钢琴演奏的主阵地,舞台实践尤为匮乏。对此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演奏机会,如学校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教师所带学生内部的演奏会和擂台赛等,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场合下听觉感受的变化,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丰富的内心听觉认识。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都陷入了一个“唯技术论”的误区,即过于关注学生演奏技术的培养,而忽视了钢琴演奏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内心听觉能力的忽视,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对此应该予以积极的改正,通过对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们的钢琴学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朝着一个正确、高标准的方向努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高校钢琴教师的充分关注,使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真正受到应有的重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庆华.钢琴演奏中内心听觉的培养与训练[J].艺术教育,2009(07). [2]刘荣弟.论钢琴演奏听觉能力培养[J].艺术教育,2005(01). [3]党劲.正确运用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记忆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4]谢友超.论钢琴教学中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