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功能恢复的研究

时间:2014-05-16 17:11 点击:
【内容摘要】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士功能恢复的研究是一个全新而又重要的课题,其属于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音乐医学范畴,涉及音乐学、医学、美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文章从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功能恢复的理论依据、实践参照、具体运作三

  【内容摘要】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士功能恢复的研究是一个全新而又重要的课题,其属于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音乐医学范畴,涉及音乐学、医学、美学、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文章从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功能恢复的理论依据、实践参照、具体运作三大理论层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筝演奏训练智障人士功能恢复理论实践运作

  一、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功能恢复的理论依据

  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士功能恢复,有大量坚实的理论依据。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疗法对一些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这早已被中外许多学者所公认。因为,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缓解人的思维情绪的作用,轻松、欢快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大脑神经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并且可以消除疲劳。舒缓优美的旋律能够安定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精神情趣,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音乐治疗由来已久,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庞德维奇曾经研究过心理共鸣理论,总结出音乐通过音响的和声系统反映了原始形式的精神生活,和缓、平稳的音乐能够给人以安慰;洪亮、欢快的音乐则使人激动、振奋。还有人研究了音乐与情绪的关系,证明忧郁、悲切、伤感的音乐能使人感到忧伤,快速的大调能使人感到愉快,正确的音乐能消除病人的不良体验,也能扩大其享受到的感觉和体验,能使其享受音乐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结构得以提高。

  首先,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士功能恢复,是属于音乐学、医学、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音乐医学范畴。音乐医学,顾名思义,是把音乐引入到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的新的交叉学科。音乐作为声音艺术,其音响属于物理学中的声学范畴,这种音响在空间的传播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与扩散力,对人的生理、心理均产生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更为强烈的刺激力和感染力。也就是说,“音乐之所以能够对于人类的生理、心理状态有不同的作用,就是因为其最底层的物质基础声波对听觉器官的刺激,引起人体内的生理本能反应(如呼吸、脉搏、血液成分、内分泌、脑电波的变化)以及动作、情绪反应。……这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作用,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①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提出了“场”的概念,认为“艺术感染力来源于支配着自然和人类的无所不在的‘场’的作用,‘场’表现为一种‘力的结构图式’。当艺术品与鉴赏者的完形机能同一,也就是鉴赏者和艺术品在‘力的结构图式’上同一时,这种主客体之间‘异质同构’的感染力就产生了”②。“场”又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物理场,即相互作用场,存在于空间区域,例如电磁场、引力场等;第二种是生理场,即人的生理机制形成的场,例如“气场”;第三种是心理场,即人的心理机制形成的场,例如心灵感应场等。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艺术的欣赏过程,都是物理场、生理场、心理场的“三场合一”,也是物理力、生理力、心理力的“三力合一”。因此,音乐艺术应用于医学,也便有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就是利用音乐艺术的“三力合一”的原理治疗疾病。

  同时,要研究智障的病因与症状。智障,是智力障碍的简称,由于大脑生理缺陷或伤残而导致的一种病,又称“智力不足”或“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弱智”。显而易见,其病因有先天性大脑生理缺陷与后天性大脑伤残两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低下,情感反应较幼稚。最轻者称‘低能’,最重者称‘白痴’③”。其治疗方法主要以耐心的教育训练为主,辅以必要的药物。其预防主要是注意孕期卫生、预防婴幼儿疾病、避免近亲结婚、加强优生优育等。而古筝演奏训练,正是“耐心的教育训练”之一种。

  由此可见,古筝演奏训练对智障人士功能恢复的理论依据,是全面、科学、充分、有力的。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