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报告表明,我国985高校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相比学生表现最差的就是课堂提问,只有10%的学生经常提问[1]。笔者在自身和同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亦发现课堂上提问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不会提问意味着学生缺乏批判和质疑的精神,这将影响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因此,本文试图在分析学生无提问意识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 一、学生提问的必要性 学生提问是互动教学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互动教学的成功开展仅靠教师给出问题远远不够,学生还必须自己具备提问的能力。学生学会提问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互动,能进一步引发同伴的思考,引出更多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同时又提高了课堂互动的频率。学生提问还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表现在对教师提出问题的积极思考上,还应表现在对提出问题的主动参与上。根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学生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创新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2]。爱因斯坦[3]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会提问,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无从谈起。学生提问意味着学生不再执着于书本和教师的权威,他们会打破思维定势,发展自己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来提出问题。提问后学生出于探究的心理,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会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加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和整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元认知能力和批判能力都将得到发展,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极少提问的成因 (一)学生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英语课堂上的提问需要学生用英语来表述问题,众多学生受制于自己的英语水平害怕错误的表达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出于面子问题选择用沉默来保护自己。从众心理是导致学生不提问的另一大障碍。面对众多同伴很少提问或不提问的情形,想提问的学生也自动地打消了念头。他们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害怕招来同伴的嫉妒和嘲讽,怕同伴讥笑自己爱表现,认为自己是通过提问来讨好教师。相比之下,学生宁愿不提问,觉得与众人保持一致更为稳妥。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 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4]。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奉行的"填鸭式"教育、"权威式"教育和应试教育已使广大学生丧失了质疑和提问的能力。学生早已迷失在沉重的作业和无休无止、频繁的考试中,习惯了头脑中不带任何问题走进课堂,认真听讲、埋头苦记笔记,最后心中毫无疑问地走出课堂。学生的探究欲望和问题意识都在这种只注重听觉接收信息的听话式、循规蹈矩的学习模式中被抹杀。进入大学后,学生依然沿袭原有的学习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批判思维和质疑的能力,课堂上即使教师给予提问的机会,学生仍选择沉默不语。 三、改进策略 (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 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对CYLET考官培训的标准是考生犯surfaceerror不扣分,犯contenterror才扣分。surfaceerror指所犯的错误对交际意义不会产生太大影响[5]。教师可借用该标准极力劝说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出错而不敢提问,只要别人能理解提问的内容即可,不必拘泥于表达形式正确与否,千万不要以"准确性"为代价牺牲思想的火花,让学生明白课堂允许出错,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必然的经历。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应横加指责,要对提问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力图去发掘其亮点,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享受提问带来的喜悦心情以及被人尊重的感觉。另外,教师还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营造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经常开展各种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同伴间的互助、友爱,增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知道原先的顾虑只是自己的主观臆测。正如Andrew&Nancy所说,学生不是受同伴实际做了什么或是说了什么的影响,而是他们自己认为同伴会对他们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出色的表现是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不但不会招来同伴的嫉妒和嘲讽,反而会令同伴羡慕和欣赏。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笔者认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和要求学生填写提问记录表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学生自主提问,将提问权交给学生。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将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一一列出。此环节一开始实施时须在课堂上完成,以免有些学生偷懒课后敷衍了事;二是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此环节需时较多可在课下完成。每个成员先将自己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析信息、展开讨论,最终将问题的答案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且推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三是课堂展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组学生代表以口头报告的形式仅展示最有价值的问题及答案,汇报该问题的价值所在及其解决的方法和过程,以供其他学生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