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这与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就业缺乏职业渗透有很大的关系。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要注重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高校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是以高考失利的心态走进校园的,存在文化基础薄弱、不自信、职业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自己的专业,对今后从事的职业要求也很模糊,这种情况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要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认可,更注重的是人的综合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合作能力等。高校如果还是一地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不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那么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眼高手低,对服务的工作不屑一顾,怕苦怕累;工作中组织性、纪律性不强,不能服从领导的安排;缺乏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职业忠诚度低,甚至工作不久就半途而废,频繁跳槽。这些对学校的社会声誉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有不好的评价,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若高校能够从学生一进校就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培训,就能有效地防止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 二、职业意识包含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当前职业道德滑坡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锻炼、勤工助学等方式来强化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指标中的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等。 2.团队意识 是否具有团队意识是用人单位在选用员工时非常注重的一点。在分工极其细化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某项工作,必须要同其他人进行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紧密配合,可以说,员工的团队意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之具有同心同德、互相帮助、愿为组织发展付出额外努力、为团队而自豪等团队意识。 3.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有责任意识,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意识,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意识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意识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有责任意识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高校要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之能够正确地认识责任,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 4.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法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靠特色、靠创新、靠点子、靠思路,而这些都来源于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所以说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比教授学生任何技能都重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