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也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对生活有了更高层面的要求,比如教育问题。把教育看得重要是我们物质文化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进步,但是在重视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学前启蒙教育的正确与错误对人一生的接受教育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认识学前教育,确定教育方向 学前教育的科学定义是这样的: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我们不难看出,开发、刺激是关键,在定义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要让学前幼儿学习掌握"知识"。学前教育的精髓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通过科学的方法激发他们大脑的功能逐步完善。在这里,笔者想先给大家澄清一个观念,就是幼儿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是没错的,但是并不代表他对好奇的都喜欢,好奇和喜欢是两个不同概念的东西。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成人对某件东西好奇而并不是喜欢,你对他的热情能有多高呢?只有当一个人喜欢某件事的时候,他才会认真并且不厌其烦地做。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呢?在不涉及到孩子的安全问题的前提下,教会他们慢慢地对学习、对独立思考问题感兴趣,有些东西能够让孩子独立完成的一定要让孩子独立完成。比如说,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在学前教育期间就要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对学习知识有一种兴趣,那么在这期间,家长和老师可以表现出对学习的喜欢,喜欢思考,在孩子模仿你的同时达到开发和刺激的效果。你也许不知道,当他自己独立地完成某件事的时候,他就完成了思维的成长,已经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他的思维在慢慢地变得开放,视野也在慢慢地打开。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孩子在探索中培养了对学习对思考的兴趣,开发了他们的思维。这或许可以提示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找到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的方向。 2不盲目投资,明确教育目的 一些家长会问,我们给孩子花钱上学受教育,受最好的教育,怎么就成了投资呢?怎么会说得就好像是做生意一样。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投资,然而对于教育而言,花的钱多并不一定就会受到最好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因为不明白教育的方向,做再多的事情花再多的钱也无法达到我们对教育的目的或者期望。一天,笔者看到了某早教机构的广告语:"学一科送一科,花更少的钱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的关心让家长放心"。这个广告让笔者十分惊讶,难道学习还有送的?家长们放心?但是笔者放心不下,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才使得我们的家长们选择错误的投资。学前教育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上学前或者在学习前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像这样的教育的机构目前在我国数不胜数,家长们总是感觉其他的孩子去了那个地方学习,会认识很多字,学到很多知识,就比自己的孩子强了,自己的孩子相比别人输在了起跑线,但是家长并没有明白什么是工具什么是理念的问题。相信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才,这是我们让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我们常说,不能决定孩子的每一步就给他最好的起步,但是最好的起步绝不是孩子会做多少算术题,会背多少首古诗,而是在孩子5岁之前努力地开发孩子的思维、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才能达到我们当初的教育目的。所以,对于一些不必要的投资、一些不必要的学习,家长要慎重考虑,我们所做的一切对孩子是否真的有帮助。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或教育机构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查看其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是什么,不能一味地把教育当作是一种潮流来跟随。我们的家长在工作之余一定要了解一些有关学前教育的科学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认识之后,再来为孩子选择更好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起跑。 3尊重孩子的选择 其实在家长为孩子选择更好的教育的同时,也忽略了一个最后重要的东西和环节,那就是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对此有什么看法,或许家长认为他们小,还不懂得喜欢不喜欢,但是孩子从一落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孩子的感受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法言语的,但是家长的爱是不是有的时候也会伤害到孩子那单纯的心和他们勇于探索的热情呢?研究表明,经常被陪伴的孩子会比那些经常没人陪的孩子更早熟,原因是孩子们接触的大人多,模仿得多了,对待事物的认识就更多一些,所以他们会更懂得这个世界,即使家长们在忙,孩子们也会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因为这些都是他们平时模仿过的,所以就少了那些所谓的捣乱。在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认为是错的就责怪孩子,没有一个孩子一出生就喜欢捣乱,他们做的事情总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在不出现安全问题的同时,家长要尽量让孩子把他们想做的事情做完。假如你不明白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你也不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你可以问他:你刚才在干嘛?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很难告诉你答案,是因为他心里有答案却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是每个孩子的出发点都很单纯;你问他在干什么,他告诉你以后,你就会明白他要做的原因了。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能总是用自己的主观思维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更好的教育源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更多的爱来自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一篇文章并不能改变一个观念,但一个努力却可以为一个孩子的脸上挂满笑容,一个观念并不能改变社会的现实,但科学的教育却可以让孩子带着梦想与希望健康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