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目标不再是仅仅针对于应付考试,而是要在教学中借助多变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逻辑综合思维能力。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中遗留下的旧教学观念的束缚,使得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中,仍然忽视对于学生探究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但随着新教学体系改革的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再是个能够忽视的课题。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变且科学有效的教学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并强化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会自主学习,使其各项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不但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意义 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死读书"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大量"高分低能"型人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进行了新课改。可由于应试教育遗留下的教育模式短时间之内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致使如今大多数课堂仍然是老师为绝对主导,再根据考试纲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这种大量的机械式做题,更是完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逻辑思维没有办法得到开发。在被大量的习题、作业和补课所束缚的情况下,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以及探究。当学生毕业之后,回忆初中时光时,问其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普遍回答是"没有什么印象,就是不停做题"。当然每一个中学教师都不希望看到学生在评价初中收获时会是这样的回答。因此国家对于原本的教育体制提出改革,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题海式战术是不可取的,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以及思考能力,要让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自身的各项思维逻辑得到充分地发挥,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数学科目要求学生理解并会做很多的逻辑思维题,做这些题目并不是为了考试会做会写,而是要通过这些练习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才是数学科目的初衷所在,过于追求分数只是在舍本逐末,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发展也没有起到什么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实施手段 2.1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强化探究能力,不单单是在智力方面上着手,还要进行在情感上。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是唯一的主导,学生们都以"听从"为主要学习方式,往往是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听什么,做什么,这样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弱化阶级感,建立种不失教师威严而又平等对待的微妙关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同时也对其探究能力的开发起到很好地强化作用。 2.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有可能将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潜能最大地发挥出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有理数授课时,先问学生们会不会做加减法,学生们都会说那是小学的内容,当然会做。于是教师写出一个正负数相加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发问,"既然大家都会做,那么就来做一下这道题吧",此时同学们没有了刚才的自信,反而是一片茫然。学生们会发现同样是加减法,但正负数的加减法跟小学所学的不一样,那么是怎么不一样呢,就会有想要了解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个切入点来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有理数的研究。在进行勾股定理的讲解时,先不将勾股定理的定律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画一些直角三角形,然后量出三条边的长度,让同学们自己找找看两个直角边和斜边之间有什么联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再是以往以老师为完全主导的形式授课。 三.结束语: 初中是人生中必经历的学习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对于包含着其青春岁月的学生们来说,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在这期间的所学,将是其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如果让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回首初中三年的收获,只记得做题和分数的话,那将是一个教育者最大的失败。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模式,除了教会学生应对考试,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潜力进行充分发掘,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综合逻辑思维能力,让其在学习数学中得到对其未来人生道路充满帮助的收获,这也是新课改的初衷所在。 参考文献: [1]单建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09,12(40):34-36 [2]孙留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2,7(7):94-96 [3]黄进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交流能力培养[J].商情2011,4(7):143-145 [4]刘继光.探究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2,8(30):104-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