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的民族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理论 什么是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的概念如何界定?"民族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一方面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民族教育则是指在多民族社会对少数民族受教育者进行的多元文化教育,即传承主流社会民族的文化,也传承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5] 民族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两点:其一,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为主;其二,涉及并了解异文化的内容,促进民族团结和睦。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关系曾经比较复杂。新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交往基本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和睦。回望历史,民族仇视,只能造成国家分裂和战乱,人民苦不堪言;民族和睦,则社会生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因此,只有实现民族的和睦与团结,才会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才会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教育。目前,我国的民族教育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围绕民族团结原则,侧重于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历史等知识性内容的教育。这类民族教育的目的大多为促进本民族社会经济和自身文化发展。这就造成了汉族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也仅仅来自历史课程中极为有限的认识,无法全面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点,甚至还不如大城市的人们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了解得多;而少数民族的人们对汉族文化也存在着不信任感。也就是说,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的现状是:第一,在民族教育过程中偏向于注重知识类的学习,而忽视了跨文化态度、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体系。第二,我国的民族教育主要是民族政策的教育,知识内容大多是民族文化、优秀文化历史、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成功历史实践等,即知识方面的介绍仅仅是有选择的介绍。第三,过于强调对少数民族习俗的尊重,而忽略了各民族之间共同生存的必然与需要。总的来说,我国民族教育存在与跨文化教育理论不一致的情况,各民族之间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相互认识上,而缺少对异文化的真正理解。 四、用跨文化教育理论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 我们需要用跨文化教育理论指导我国的民族教育,用跨文化的思想来实践民族教育。不能单纯强调对跨文化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应该更注重适宜的跨文化态度的形成和跨文化能力的提高;不只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教育,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开展民族教育。我们应该通过国家内的跨文化教育促进文化的发展,最终走向世界性的跨文化教育,形成世界性的影响力和融合力。应根据跨文化教育理论树立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更开放的教育态度,具备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建立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样化和更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视野开阔、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站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学校打造成为创新知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基地;必须更主动和更自觉地融入世界跨文化民族教育发展的潮流中,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和优势,坚持继承,不断创新,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务实的态度,促进教育一体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平衡[6]。通过国家内的跨文化教育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最终使文明、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走向世界性的跨文化教育,形成世界性的影响力和融合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2-123. [2]周荣艳著.浅析跨文化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3. [3][5]哈经雄,滕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3,9. [4]鲁卫群著.跨文化引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42-43. [6]张俊豪,跨文化视野下的民族高等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