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把握高中化学教学资源 助推实验课堂动态生成(2)

时间:2014-02-12 17:21 点击:
3.赏识评价,推动教学动态生成 学生自主生成是动态生成的主阵地,但师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才是促进自主生成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赏识评价是维系师生间、生生间评价时相互赏识与激励的纽带,能营造温馨的氛围,能给予

  3.赏识评价,推动教学动态生成
  学生自主生成是动态生成的主阵地,但师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才是促进自主生成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赏识评价是维系师生间、生生间评价时相互赏识与激励的纽带,能营造温馨的氛围,能给予学生自信与信任、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这种情境下,精彩的实验课堂生成资源便有可能随时显现。
  教学设计中,考虑到这是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初次接触颜色反应,对实验材料的选择还缺乏认识,我在设计中添加了一个环节:课前预习时播放“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的动画,然后请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第二天自带一种材料探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果然,实验时,学生带来了玫瑰花、青菜叶、萝卜皮、桔子等,甚至还有红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的方法,达到思维与建构的统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及时捕捉到他们的创造性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并及时给予他们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这将促进学生的自主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
      4. 拓展资源,升华课堂动态生成
  根据预设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发生“意外”,即发生了“教学事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性事件),如实验教学中实验效果欠佳甚至失败等。这种教学事件虽得不到传统教学规律的支持,但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教师要善于不断捕捉这些“意外”,及时判断、重组,从而把握住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成为课堂生成信息的捕获者和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一个善于发现的教师,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疑点、闪光点,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在“糖类”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恶作剧,用斐林试剂和蔗糖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生成了黑色沉淀,得意洋洋地向同学宣布:斐林试剂可与蔗糖呈黑色反应,所以也能用来鉴定蔗糖。我没有去批评这个学生,而是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然后请他再仔细完善一下自己的实验,争取写成小论文。当教师给予高要求的时候,这位学生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自己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其他同学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很快就提出了质疑:黑色物质究竟是什么?真是斐林试剂与蔗糖反应生成的吗?反应的原理是什么?……此时,我又鼓励学生把质疑及时转化成实验,以获得证据支撑。学生用蔗糖、斐林试剂分别直接水浴加热,结果蔗糖溶液中也生成黑色物质,否定了“斐林试剂可与蔗糖呈黑色反应”的结论,并通过课后请教化学老师弄明白这是蔗糖的碳化现象。
  教学中的意外事件,有的也许有破坏性,但大多数只要处理得当就有教育性。教育的任务不是避免偶然事件,而是充分发挥它的教育教学价值。在生成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地留意学生的变化与反应,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与智慧火花,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积极的回应,这样才能使实验课摆脱单纯巩固验证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严密自己的逻辑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生成的实验教学,需要预设,也需要关注偶发事件;需要规则,适当的时候又敢于放弃规则。其要旨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它具有多元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2],从而推动实验教学由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向生成性思维主导的“动态”课堂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健,王晓林.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及课堂互动模型[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6
  [2] 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周欣,等,译.生成课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